南阮北阮

南阮北阮,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阮北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án ruǎn běi ruǎn
成语简拼
NRBR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南阮北阮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同族人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南阮北阮→阮囊羞涩→涩于言论→论短道长→长辔远御→御沟红叶→叶落知秋→秋风萧瑟→瑟调琴弄→弄嘴弄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落风尘→尘羹涂饭→饭来张口→口是心非→非分之财→财运亨通→通古博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利除害→害羣之马→马不停蹄→蹄闲三寻

2、南阮北阮→阮囊羞涩→涩于言论→论甘忌辛→辛壬癸甲→甲第连云→云泥殊路→路絶人稀→稀奇古怪→怪事咄咄→咄咄怪事→事与愿违→违天逆理→理所不容→容头过身→身轻言微→微过细故→故态复作→作小服低→低声哑气→气吞山河→河斜月落→落落难合→合而为一→一草一木

3、南阮北阮→阮囊羞涩→涩于言论→论黄数白→白发苍颜→颜面扫地→地丑德齐→齐心同力→力尽筋疲→疲于奔命→命若悬丝→丝竹筦弦→弦外之意→意气风发→发皇张大→大雨如注→注玄尚白→白日做梦→梦撒寮丁→丁一卯二→二八佳人→人来人往→往返徒劳→劳筋苦骨→骨肉至亲

4、南阮北阮→阮囊羞涩→涩于言论→论黄数白→白天见鬼→鬼吒狼嚎→嚎天动地→地瘠民贫→贫无立锥→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节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眉丰颊→颊上三毛→毛举细故→故伎重演→演武修文→文君新寡→寡不胜众→众星攒月→月露之体

5、南阮北阮→阮囊羞涩→涩于言论→论列是非→非分之财→财不露白→白叟黄童→童男童女→女中尧舜→舜日尧年→年登花甲→甲第连天→天下无敌→敌惠敌怨→怨天怨地→地上天官→官偪民反→反面文章→章句之徒→徒子徒孙→孙庞斗智→智藏瘝在→在官言官→官官相护→护过饰非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唐·戴淑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

成语造句

(1)丹丹写不出成语“南阮北阮”的拼音。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南阮北阮”几个大字。

(3)明厚叔叔给渺淼和俪绵介绍了“南阮北阮”的成语故事。

(4)小兰不会写成语“南阮北阮”的最后一个字。

(5)新昌县城关中学的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南阮北阮”。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

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阮籍与侄子阮咸两人住在家乡的路南,其他阮性的人住在路北,路南的人非常贫穷。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的七月七日都要曝晒衣服,阮咸也未能免俗,只拿出几条粗布短裤挂在竹竿上晒

分字解释

南:nán 1、<名>方向,同『北』相反。《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2、<动>向南走。《墨子·贵义》:『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3、<名>古代乐舞名称。《诗经·鼓钟》:『以雅以南。』nān见『南无』。[南冠] 楚人冠名。后借把羁留异地或作为囚犯的代称。[南柯梦] 比喻空幻和富贵得失天常。[南亩] 南面田地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古代农田多向南开。后泛指农田。[南云] 南飞的云,古诗文中常借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南枝] 南向的树枝,后常借指故乡。[南无] 又写作『南膜』,梵语音译字。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阮:ruǎn(1)阮咸(乐器)的简称。(2)姓。

北:běi 1、<名>北方。《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旧之北。』2、<动>向北行。《赤壁之战》:『操军破,必北还。』3、<动>打了败仗往回跑。《垓下之战》:『未尝败北。』4、<名>败逃者。《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北面] 旧时君见臣,尊见卑,长见幼均南面而坐,因此北面指向人称臣或拜师。

南:《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那含切,音男。《说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汉·律正志》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於时为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又乐名。《诗·小雅》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乐名。又姓。《韵会》鲁大夫南遗。《宋书·律志》班左并驰,董南齐辔。又双南,金也。《范仲淹金在熔赋》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链之功可待。又《翻译名义》合掌作礼曰和南。《淳化帖卫夫人书》卫和南。又《韵补》叶尼心切,音宁。《诗·邶风》远送于南。沈重读。《陆云·喜霁赋》朱明启□,凯风自南,复火正之旧司,黜后土于重阴。

阮:《戌集中·阜字部》《唐韵》虞远切《集韵》《韵会》《正韵》五远切,□音邧。《玉篇》山名。又《玉篇》关名。《前汉·成帝纪》流民欲入五阮关者,勿苛留。又国名。《诗·大雅》侵阮徂共。又姓。《广韵》出□留。又《唐韵》《集韵》《韵会》□愚袁切,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篇海》同□。

北:《子集下·匕字部》《唐韵》博墨切《集韵》《韵会》必墨切《正韵》必勒切,□綳入声。《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违也。《史记·鲁仲连传》士无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记·天官书》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汉·律正志》太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又《广韵》奔也。《史记·管仲传》吾三战三北。又《集韵》补妹切《韵会》蒲妹切,□音背。《集韵》违也。《正韵》分异也。《书·舜典》分北三苗。〈注〉分其顽梗,使背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