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

名师出高徒,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名师出高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成语简拼
MSCGT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名師出高徒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小宝听他称赞自己,不由得大是得意。太后道:『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名师出高徒”几个大字。

(2)高智哥哥给启雯和修佳介绍了“名师出高徒”的成语典故。

(3)君君写不出成语“名师出高徒”的拼音。

(4)小安不会写成语“名师出高徒”的最后一个字。

(5)兴业中学的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名师出高徒”。

(6)名师出高徒,这些学生早已青出于蓝了。

(7)在去重庆市云阳县白龙九年制学校的路途中,峰霞大哥哥给璐逸和园妍讲述了『名师出高徒』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钱钟书《围城》:『顾先生摇头道:「唉!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

分字解释

高徒

高徒:[gāotú] 水平高的徒弟,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学生。严师出高徒。

名师

名师:[míngshī] (1)名望高的教师、师傅。(2)有威名的军队。名师百万。

名:míng 1、<名>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动>取名;命名。《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3、<动>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名>名义;名分。《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5、<名>名声;名望。《陈情表》:『不图宦达,不矜名节。』6、<动>有名;闻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7、<形>有名的;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场] 科举考试的考场,意为举子们扬名之处。[名刺] 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的名片。[名士] (1)知名而做官的人。(2)泛指知名人士。(3)特指恃才放达、不拘礼法的人

师:shī 1、<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一师。泛指军队。《烛之武退秦师》:『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名>老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名意动>以……为师;向……学习。《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动>学习;效法。《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名>有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石钟山记》:『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6、<名>对宗教徒的尊称。多指佛教徒的。

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高:gāo 1、<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2、<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3、<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4、<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5、<名>高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6、<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7、<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8、<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9、<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0、<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11、<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高会。』12、<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13、<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高姓大名。』

徒:tú 1、<动>步行。《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2、<名>党徒;同一类人。《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3、<名>门徒;弟子;学生。《齐桓晋文之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名>役徒;被罚服役的人。《过秦论》:『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5、<形>空;光。《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6、<副>白白地。《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7、<副>只;仅仅。《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徒歌] 无乐器伴奏的清唱。[徒然] (1)只是如此。(2)偶然。(3)白白地。[徒跣] 赤脚。[徒役] 服劳役的人;服事师长的门徒弟子。

名:《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武幷[同并]切《集韵》《韵会》弥幷[同并]切《正韵》眉兵切,□音詺。《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玉篇》号也。《广韵》名字也。《春秋·说题》名,成也。《左传·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又自呼名也。《礼·曲礼》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又名誉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说题》名,大也。《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号也。《仪礼·士昏礼》请问名。〈疏〉问名,问姓氏也。名有二种,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号之名。孔安国注尚书,以舜为名。郑君目录,以曾子为姓名,亦据子为名,皆是名号为名者也。今以姓氏为名,亦名号之类。《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谓尊□职贡之名号。又号令也。《周语》言以信名。〈注〉信,审也。名,号令也。又文字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周礼·秋官·大行人》谕书名。〈注〉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又《春秋·解题》名,功也。《周语》勤百姓以为己名。〈注〉功也。又《释名》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又《尔雅·释训》目上为名。〈注〉眉眼之间。《说文》引《诗·齐风》作猗嗟□兮。又姓。《广韵》左传楚大夫彭名之后,唐名初撰公侯政术十卷。又与命通。《史记·天官书》免七命。〈注〉免星有七名。又《张耳传》亾命游外黄。〈注〉脱名逃籍也。又《集韵》忙经切,音冥。与铭同。志也。详金部铭字注。又《集韵》弥正切,洺去声。与詺同。目诸物也。详言部詺字注。又叶弥延切,音绵。《道藏歌》□挺自嘉会,金书东华名。贤安密所戒,相期阳洛汧。又叶莫阳切,音□。《韩愈·曹成王□辞》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又叶必仞切,音傧。《张华鲍元泰诔》烈考中丞,妙世显名。峩峩先生,诞资英俊。考证:(《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为尊□职贡之名号。)谨照原文为改谓。

师:《寅集中·巾字部》《唐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音狮。《尔雅·释诂》衆[音zhòng]也。《释言》人也。《郭注》谓人衆[音zhòng]也。又天子所居曰京师。《诗·大雅》惠此京师。《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大衆[音zhòng]也。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五旅为师。〈注〉二千五百人。《诗·大雅》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传〉天子六军。〈疏〉春秋之时,虽累万之衆[音zhòng],皆称师。诗之六师,谓六军之师。《易·师卦注》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师者,举中之言。又《玉篇》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称也。《书·泰誓》作之师。《礼·文王世子》出则有师。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韵》法也,效也。《书·臯陶谟》百僚师师。〈传〉师师,相师法。又长也。《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师,长也。又神名。《周礼·春官》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屈原·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注〉雷师,丰隆也。又国名。《史记·大宛传》楼兰姑师。〈注〉二国名。姑师,即车师也。又县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有匽师。〈注〉帝喾所都。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师得,宫名。《前汉·扬雄传》枝鹊露寒,棠黎师得。〈注〉师古曰:师得宫,在栎阳界。又兽名。与狮通。《前汉·西域传》乌弋山出师子。又姓。《前汉·师丹传》丹,琅琊东武人,哀帝时为大司空。又右师,左师,俱复姓。考证:(《释名》人也。〈注〉谓人衆[音zhòng]为师。)谨照原书释名改释言。下改郭注谓人衆[音zhòng]也。(《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衆[音zhòng]大也。)谨照原文衆[音zhòng]大改大衆[音zhòng]。(《书·大禹谟》百僚师师。)谨照原书大禹谟改臯陶谟。(《书·益稷》州有十二师。)谨照原文有十改十有。(《周礼·春官》以槱燎祭风师雨师。)谨照原文祭改祀。(《扬雄·甘泉赋》枝鹊露寒,棠黎师得。)谨按此非甘泉赋中语,改前汉扬雄传。

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高:《亥集上·高字部》《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音羔。《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易·系辞》□高以□,贵贱位矣。〈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高县。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高柴。又《集韵》《韵会》□居号切,音诰。度高曰高。《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释文》高,古报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钩。《柳宗元·柳评事墓铭》柳侯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苏黄门·严颜□》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伪。严颜生平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韵会》俗作髙。

徒:《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同都切,音涂。《说文》本作□。步行也。《易·贲卦》舍车而徒。又步卒也。《诗·鲁颂》公徒三万。又《尔雅·释训》徒辇者也。〈疏〉会同田猎,人挽辇以徒行也。《诗·小雅》徒御不惊。又《玉篇》衆[音zhòng]也。《书·仲虺之诰》实繁有徒。《前汉·东方朔传》人至察,则无徒。又《广韵》空也。《尔雅·释训》暴虎,徒搏也。〈注〉空手执也。又《广雅》徒,袒也。《史记·张仪传》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又《正韵》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为政。又《广韵》党也。《张衡·思□赋》朋精粹而为徒。又弟子曰徒。《论语》非吾徒也。《后汉·郑康成传》扶风马融,门徒四百余人。又《广韵》徒隷也。《周礼·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徒。又司徒,官名。《书·舜典》汝作司徒。《周礼·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音zhòng]徒也。又丹徒,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有丹徒县。〈注〉即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气者言其地有王气,始皇使赭衣徒三千凿京岘山,以败其势,因名丹徒。又罪名。《唐书·□法志》用□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又申徒,登徒,司徒,□复姓。《风俗通》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赋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注〉登徒,姓也。《姓谱》舜尝为尧司徒,支孙氏焉。又叶唐何切,音驼。《道藏歌》运役自然气,於是息三徒。一畅万劫感,庆贺西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