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轰轰

烈烈轰轰,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烈烈轰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è liè hōng hōng
成语注音
ㄌㄧㄝ ˋ ㄌㄧㄝ ˋ ㄏㄨㄥ ㄏㄨㄥ
成语简拼
LLH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烈烈轟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成语用法

作状语;同『轰轰烈烈』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轰轰烈烈、声势浩大

反义词

无声无息

成语接龙

1、烈烈轰轰→轰动一时→时不我与→与众不同→同心合力→力学笃行→行不苟合→合而为一→一马平川→川泽纳污→污泥浊水→水里纳瓜→瓜剖碁布→布帛菽粟→粟陈贯朽→朽木难雕→雕风镂月→月异日新→新婚宴尔→尔雅温文→文章钜公→公平交易→易同反掌→掌上观纹→纹丝没动

2、烈烈轰轰→轰动一时→时乖运舛→舛讹百出→出言有章→章决句断→断虀画粥→粥粥无能→能上能下→下车之始→始终不易→易地而处→处高临深→深渊薄冰→冰封雪盖→盖世英雄→雄才大略→略见一斑→斑斑点点→点头哈腰→腰金衣紫→紫绶金章→章父荐屦→屦及剑及→及第成名

3、烈烈轰轰→轰动一时→时来运转→转斗千里→里勾外连→连明彻夜→夜不闭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地云阶→阶前万里→里通外国→国仇家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尾街头→头一无二→二缶钟惑→惑世诬民→民生国计→计出万全→全力以赴→赴死如归→归正邱首→首善之区

4、烈烈轰轰→轰轰烈烈→烈士徇名→名震一时→时不我待→待人接物→物归原主→主一无适→适逢其时→时无再来→来龙去脉→脉脉相通→通文达理→理所当然→然荻读书→书缺有间→间不容缓→缓步当车→车笠之盟→盟山誓海→海楛石烂→烂醉如泥→泥足巨人→人一己百→百无一能

5、烈烈轰轰→轰雷贯耳→耳鬓斯磨→磨礲砥砺→砺世磨钝→钝学累功→功德圆满→满脸春风→风华正茂→茂林修竹→竹烟波月→月夕花晨→晨钟暮鼓→鼓旗相当→当立之年→年头月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全大局→局促不安→安土重居→居无求安→安室利处→处实效功→功薄蝉翼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大武汉的保卫战有时确实烈烈轰轰过一阵。▼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

(2)…是像你跟了军门这许多年,吃了多少苦,总望军门烈烈轰轰带你们上去,如今凭空出了这们一个岔子,真是意想不…——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3)…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明·吴承恩《西游记》

(4)…后来,就轰轰烈烈。悠悠荡荡,各寻门户救孩童;烈烈轰轰,都看鹅笼援骨血。冷气侵人怎出头,寒威透体衣如铁…——明·吴承恩《西游记》

(5)…搅海水,重重叠叠涌波涛;一个撼乾枢,摇坤轴,烈烈轰轰运霹雳。一个要为族类报了冤仇,一个要为生民除将祸…——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6)…话本叫做《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后人有诗赞云:烈烈轰轰大丈夫,出门空手立家模。情真义士多帮手,赏薄宵人…——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7)…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若求在上官面上讨好,做得烈烈轰轰,有声有色,则只有依玉公办法,所谓逼民为盗也;若…——清·刘鹗《老残游记》

成语造句

(1)成语烈烈轰轰和「丁丁列列」一样,都是叠字成语。

(2)九道岭学校的申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烈烈轰轰”。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烈烈轰轰”几个大字。

(4)小格不会写成语“烈烈轰轰”的最后一个字。

(5)小乖写不出成语“烈烈轰轰”,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6)庾阿姨给小樱和他的同学讲述了“烈烈轰轰”的典故。

(7)灯烛辉煌,群雄相坐,烈烈轰轰,飞酒往来,传递不绝。

(8)且丈夫不死则已,死也须为国事,烈烈轰轰,名垂青史

(9)不能在史册上留下惊天动地、烈烈轰轰的丰功伟绩,再高的官位也不值得羡慕。

(10)激起英雄,破釜焚舟,转败成功,试看他年烈烈轰轰。见清·李渔《怜香伴·议迁》。

(11)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12)在前往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之前,石林大哥哥给晨姝和蕊箐讲了『烈烈轰轰』的典故。

(13)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们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

(14)令尊大人在你出山前夕,庭训移孝作忠,实望你为国家作出一番烈烈轰轰的事业,流芳千古,使曾氏门第世代有光。

(15)都说不要殷龙作主,大家同心合力,偏要做出一番烈烈轰轰出色惊人的事来,偏要将饷银劫下,作为赈济,大家摊派。

(16)原来是洪宪帝制的拥趸阮忠枢,这位袁世凯曾经的手下红人却力排众议,称张勋此番举动,虽然近于粗率,却不失为烈烈轰轰之好汉。

(17)左宗棠不是王錱,他不愿受曾国藩的制约,做事也没有曾国藩那么多的顾虑,有声有色,烈烈轰轰地干一番事业,是他几十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18)若求在上官面上讨好,做得烈烈轰轰,有声有色,则只有依玉公办法,所谓逼民为盗也;若要顾念父母官三字,求为民除害,亦有化盗为民之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沁园春·至元间留燕山作》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分字解释

轰轰

轰轰:[hōnghōng] (1)象声词,形容机器、雷鸣、爆炸等响声。汽车的轰轰声吵得人睡不着觉。(2)盛大的样子。轰轰烈烈的。

烈:liè 1、<形>火势猛。[引] 猛烈;强烈。《赤壁之战》:『火烈风猛,船往如箭。』《送东阳马生序》:『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2、<动>放火烧;燃烧。《窦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3、<名>功绩;功业。《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4、<名>威力。《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形>壮烈;刚毅。《谭嗣同》:『呜呼,烈矣。』6、<形>厉害;严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这祸之烈至此哉。』[烈士] (1)指重义轻生的刚强之人。(2)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3)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死祖] 对祖先的敬称。烈,功业显赫。

轰:hōng(1)象声词:突然轰的一声,震得山鸣谷应。(2)(雷)鸣;(炮)击;(火药)爆炸:轰炸;轰击;雷轰电闪。(3)赶;驱逐:轰麻雀;他摇着鞭子轰牲口;把他轰出去。

烈:《巳集中·火字部》(古文)煭《唐韵》《正韵》良辥切《集韵》《韵会》力蘖切,□音列。《说文》火猛也。《玉篇》热也。《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又《诗·郑风》火烈具举。〈传〉烈,列也。〈笺〉列人持火具举,言衆[音zhòng]同心。又《尔雅·释诂》烈,业也。《书·伊训》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传〉汤有功烈之祖,故称焉。又《诗·小雅》烝衎烈祖。〈笺〉烈,美也。又《尔雅·释诂》烈,光也。《诗·周颂》休有烈光。又《尔雅·释训》烈烈,威也。《诗·小雅》烈烈征师。〈笺〉烈烈,威武貌。又《诗·小雅》忧心烈烈。〈笺〉烈烈,忧貌。又《诗·小雅》南山烈烈。〈传〉烈烈然至难也。〈疏〉値时寒甚,视南山则烈烈然,怆其至役之劳苦,而情以为至难也。又《尔雅·释诂》烈,余也。〈注〉□郑之间曰烈。《扬子·方言》晋卫之间曰烈。又《诗·大雅·云汉序》宣王承厉王之烈。〈笺〉烈,余也。又《孟子》於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注〉於今为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馈也。又《韵会》毒也。《前汉·公孙弘传》若汤之旱,则桀之余烈也。又《战国策》闻弦者,音烈而高飞。〈注〉烈,猛也。又《扬子·方言》烈,暴也。《史记·酷吏传》皆以酷烈为声。又《諡法》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又《集韵》忠烈也。《韵会》刚正曰烈。《史记·伯夷传》烈士徇名。又《聂政传》乃其□亦烈女也。又《尔雅·释草疏》本草,石芸味甘。一名螫烈。又《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详火字注。又姓。《拾遗记》烈裔工画。又与裂通。《前汉·王莽传》军人分烈莽身支节。又《唐韵正》古音例。《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传〉栗烈,寒气也。又《大雅》载燔[音fán]载烈,以兴嗣岁。〈传〉贯之加于火曰烈。《杨戏杨季休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注〉克,苦代反。◎按字汇引此云:叶力质切。非。朱子於诗七月生民烈字,俱云:叶力制反。唐韵正直以为古音例。所引经传子集甚详,皆确有明据,应从之。又与厉通。《诗·大雅》烈假不瑕。《释文》烈,郑作厉。力世反。又《礼·祭法》厉山氏之有天下也。〈注〉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鲁语作列山。左传作烈山。《水经注》赐水西迳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一穴,相传神农所生处,故礼谓之烈山氏。《唐韵正》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衆[音zhòng]窍为虚。厉即烈字。又音赖。见《诗·大雅·烈假注》郑虔读。又与冽通。《诗·小雅》有冽氿泉。〈疏〉七月云:二之日栗冽,是冽为寒气也。《说文》本作□。列烈二字原从歺作。

轰:《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宏切,音横。《说文》羣车声也。又《广韵》《集韵》呼逬切《正韵》呼孟切,□横去声。义同。又叶呼光切,音荒。《韩愈诗》□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饮食岂知味,丝竹徒轰轰。《玉篇》同□。《集韵》或作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