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过不给

救过不给,犹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救过不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ù guò bù gěi
成语注音
ㄐㄧㄨˋ ㄍㄨㄛˋ ㄅㄨˋ ㄍㄟˇ
成语简拼
JGBG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捄過不給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劝诫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后悔不及、救过不暇、救过不遑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时会计法严,钱粮完欠,每项各限十分定考成,条例繁赜,有司救过不给。▼《清史稿·姜希辙传》

成语造句

(1)傲铭哥哥给泺伶和秋艺介绍了“救过不给”的成语典故。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救过不给”几个大字。

(3)凡凡不会写成语“救过不给”的最后一个字。

(4)兰兰写不出成语“救过不给”,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5)梁园第二中学的澄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救过不给”。

(6)时会计法严,钱粮完欠,每项各限十分定考成,条例繁赜,有司救过不给。见《清史稿·姜希辙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分字解释

救:jiù 1、<动>制止;阻止。《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2、<动>救援;救助。《信陵君窃符救赵》:『魏王使将军晋鄙十万众救赵。』3、<动>治疗;医治。《吕氏春秋·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

过:guò 1、<动>走过;经过。《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2、<动>时间过去。《采草药》:『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3、<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4、<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5、<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6、<名>过失。《殽之战》:『孤之过也,大夫何罪。』7、<动>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过之。』8、<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过从] (1)互相往来。(2)应付;周旋。[过存] 问候。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给:jǐ 1、<形>充足;充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家给富。』《西门豹治邺》:『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2、<动>供应;供给。《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动>赐给;给予。《吕氏春秋·权勋》:『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墨子·号令》:『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养。予医给药,赐酒日二升、肉二斤。』4、<形>(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论语·公治长》:『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给复] 免除徭役。[给事] (1)处事。(2)供职。(3)给事中的省称。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

救:《卯集下·攴字部》《广韵》居佑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又切,□音廏。《说文》止也。《博雅》助也。《广韵》护也。《书·太甲》尚赖匡救之德。《诗·大雅》式救尔后。又《周礼·地官·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又《尔雅·释器》絇谓之救。〈注〉救丝以为絇。又姓。《风俗通》谏议大夫救仁。又《集韵》恭于切,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於渊,尚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过:《酉集下·辵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卧切,戈去声。《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礼·檀弓》过之者,俯而就之。《史记·贾生传》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又过失也。《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过者,不识而误犯也。《前汉·文帝纪》俱去细过,偕归大道。又罪愆也。《周礼·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又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又卦名。易大过,小过。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禾切,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又过所也。《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为信。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有过乡。又□名。《诗·大雅》溯其过□。又姓。《后汉·刘陶传》过晏之徒。〈注〉过,姓,过国之后。《正韵》经过之过,平声。超过、过失之过,去声。考证:(《史记·贾谊传》自以为过之,今殆不及也。)谨照原 书贾谊传改贾生。又原文无殆字今省。(《史记·高帝纪》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谨按所引出项羽纪不出高帝纪,谨照原书高帝纪改项羽纪。将军改大王。(《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过也。移所在识以为信。)谨按太平御览引释名原文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为信。今照改。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给:《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正韵》居立切《集韵》《韵会》讫立切,□音急。《说文》相足也。《玉篇》供也,备也。《左传·僖十三年》敢不共给。《前汉·礼乐志》日不暇给。〈注〉给,足也。又《集韵》极业切,音劫。敏言也。《礼·仲尼燕居》恭而不中礼谓之给。〈注〉谓□给。《论语》御人以口给。《何晏注》佞人口辞□给。又《集韵》於业切。义同。又《集韵》辖夹切,音洽。岁在未曰汁给。通作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