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

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朗朗上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成语注音
ㄌㄤˇ ㄌㄤˇ ㄕㄤˋ ㄎㄡˇ
成语简拼
LLSK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朗朗上口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成语用法

作定语、定语;用于诗文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琅琅上口

反义词

佶屈聱牙

成语接龙

1、朗朗上口→口角生风→风鬟霜鬓→鬓乱钗横→横戈跃马→马耳东风→风宿水餐→餐风宿水→水天一色→色飞眉舞→舞凤飞龙→龙翔凤跃→跃马扬鞭→鞭辟近里→里通外国→国士无双→双桂联芳→芳年华月→月圆花好→好言好语→语不惊人→人多势众→众口交传→传为笑谈→谈天说地→地大物博→博学洽闻→闻鸡起舞→舞文弄墨→墨子泣丝→丝竹管弦→弦外之响→响彻云际→际会风云→云涌飙发→发财致富→富埒陶白→白眉赤眼→眼馋肚饱→饱经世变→变化如神→神摇目夺→夺胎换骨→骨软筋麻→麻痺不仁→仁义道德→德言工容→容光焕发→发奋图强→强加于人→人生朝露→露面抛头→头晕目眩→眩视惑听→听天安命→命蹇时乖→乖僻邪谬→谬采虚声→声入心通→通宵达旦→旦种暮成→成败兴废→废然而返→返哺之恩→恩深似海→海内无双→双宿双飞→飞砂转石→石火风烛→烛照数计→计功程劳→劳身焦思→思妇病母→母慈子孝→孝悌力田→田畯野老→老泪纵横→横行逆施→施施而行→行不由径

2、朗朗上口→口不应心→心不应口→口呆目瞪→瞪目结舌→舌锋如火→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世无双→双喜临门→门无杂客→客死他乡→乡书难寄→寄雁传书→书缺有间→间不容砺→砺世磨钝→钝学累功→功一美二→二三君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

3、朗朗上口→口不择言→言气卑弱→弱不禁风→风宿水餐→餐葩饮露→露红烟紫→紫气东来→来者不善→善男信女→女貌郎才→才疏志大→大才盘盘→盘石桑苞→苞藏祸心→心旌摇摇→摇尾求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代佳人→人亡家破→破釜焚舟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朗朗上口”几个大字。

(2)大勇写不出成语“朗朗上口”的拼音。

(3)干一高级中学的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朗朗上口”。

(4)小淼不会写成语“朗朗上口”的最后一个字。

(5)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6)政贤哥哥给杨秦和阶佩介绍了“朗朗上口”的成语典故。

(7)歌曲《宝贝对不起》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歌曲旋律明快、深情,歌词表达了主人翁对宝贝的深情厚谊。

(8)这篇文章文从字顺,读来朗朗上口。

(9)都是六言韵语读来朗朗上口,温岭县。

(10)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11)他的文章中经常出现重言,读来朗朗上口。

(12)这篇文章的优点是文从字顺,读来朗朗上口。

(13)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在翔安大地上空久久回荡。

(14)这首诗歌,情文并茂,不但含意深刻,而且朗朗上口。

(15)在永康市高镇小学,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新童谣唱响校园。

(16)古代的圣旨全部是骈体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刘昊跪着听得昏昏欲睡。

(17)小妮子编起谎话来也是朗朗上口,搞得跟真的似的,武意居然都让她个蒙住了。

(18)节目语言通俗易懂,都是老百姓的大白话,但又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深受村民喜爱。

(19)音乐简明、通俗,朗朗上口,兼具戏剧性,既有分节歌的感觉,又区别于一般的独立歌曲。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分字解释

朗朗

朗朗:[lǎnglǎng] 用以形容声音响亮的象声词。朗朗的读书声。歌声朗朗。

上口

上口:(1)指诵读诗文等纯熟时,能顺口而出:琅琅上口。(2)诗文写得流利,读起来顺口。

朗:lǎng 1、<形>明亮。《桃花源记》:『复行数步,豁然开朗。』2、<形>响亮清晰。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3、<形>高明。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朗抱] 开朗的胸怀。[朗悟] 聪敏。

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口:kǒu 1、<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2、<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倍。』3、<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口。』《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4、<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5、<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6、<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口不卷。』7、<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口面] 争吵。[口浅] 口快;说话直截了当。

朗:《辰集上·月字部》脼《集韵》同朖。《诗·大雅》高朗令终。〈传〉朗,明也。又姓。《广韵》出姓苑。又《韵补》叶卢当切。《王逸·九思》昊天兮清凉,□气兮高朗。北风兮潦冽,草木兮苍黄。

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口:《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苦后切《集韵》《韵会》去厚切《正韵》苦厚切,□□上声。《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颐卦》自求口食。《书·大禹谟》唯口出好兴戎。又户口。《孟子》数口之家。《前汉·宣帝纪》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又《李陵传》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又姓。《唐韵》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禄。又古口,复姓。《正字通》汉有古口引。又壶口,山名。《书·禹贡》冀州既载壶口。又谷口,地名。《史记·范睢传》北有甘泉谷口。〈注〉九嵏山中西谓之谷口。又列口,县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列口县。又《史记·仓公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息。〈注〉右手寸口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又《韵补》苦动切,音孔。《释名》口,空也。空上声。又叶康杜切,音苦。《诗·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汉·沟洫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宋玉·风赋》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户。◎按唐韵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韩文考异云:今建州人谓口为苦,走为祖。虽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与古暗合也。是直以为口当读作苦,非止叶音矣。又叶恪侯切,音彄。《梁法云·三洲歌》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