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艾同焚

兰艾同焚,兰:香草名;艾:臭草;焚:烧。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兰艾同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án ài tóng fén
成语注音
ㄌㄢˊ ㄞˋ ㄊㄨㄙˊ ㄈㄣˊ
成语简拼
LATF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蘭艾同焚
成语英文
impose the same destiny upon the noble and the mean alik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兰:香草名;艾:臭草;焚:烧。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成语用法

作宾语;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归於尽、玉石俱焚、芝艾同焚、同归于尽

成语接龙

1、兰艾同焚→焚林竭泽→泽被后世→世态人情→情深潭水→水碧山青→青红皂白→白色骏马→马放南山→山水相连→连明连夜→夜静更阑→阑风伏雨→雨散云收→收园结果→果行育德→德言工貌→貌合神离→离本依末→末大不掉→掉以轻心→心旷神怡→怡情理性→性命交关→关门打狗

2、兰艾同焚→焚琴煮鹤→鹤处鸡群→群雄逐鹿→鹿皮苍璧→璧合珠连→连二并三→三年五载→载歌载舞→舞文弄法→法海无边→边尘不惊→惊心吊胆→胆大包天→天生天化→化为泡影→影只形单→单枪匹马→马去马归→归心似箭→箭不虚发→发踊冲冠→冠上履下→下笔有神→神会心融

3、兰艾同焚→焚书坑儒→儒雅风流→流芳千古→古稀之年→年事已高→高风劲节→节用裕民→民不畏死→死眉瞪眼→眼想心思→思睿观通→通同一气→气冲牛斗→斗色争妍→妍姿艳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富国强→强嘴拗舌→舌敝唇枯→枯树逢春→春色撩人→人头攒动→动人心魄

4、兰艾同焚→焚书坑儒→儒雅风流→流光瞬息→息迹静处→处之绰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闻异辞→辞赋注评→评功摆好→好丹非素→素昧生平→平步登天→天王老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柑斗酒→酒病花愁→愁绪如麻→麻姑献寿→寿满天年→年华垂暮→暮色苍茫→茫无所知

5、兰艾同焚→焚香顶礼→礼义廉耻→耻居人下→下马冯妇→妇人之仁→仁义道德→德言工貌→貌是心非→非驴非马→马马虎虎→虎变龙蒸→蒸蒸日进→进退两难→难更仆数→数黑论黄→黄口孺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栖双宿→宿雨餐风→风雨如磐→磐石之安→安安静静→静观默察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成语造句

(1)阿旗天山三中的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兰艾同焚”。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兰艾同焚”几个大字。

(3)超超写不出成语“兰艾同焚”的拼音。

(4)蕾蕾不会写成语“兰艾同焚”的最后一个字。

(5)纳叔叔给贞贞和小朋友讲解了“兰艾同焚”的历史典故

(6)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孔坦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分字解释

兰:lán 1、<名>兰草。《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名>兰花。《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3、<名>木兰,一种落叶乔木。《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4、<名>通『栏』,栅栏。《汉书·王莽传》:『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兰芳] 比喻贤德、贤人。[兰房] 兰香书房,特指女子居室。[兰交] 知心朋友。[兰襟] (1)衣襟。(2)只良友。[兰客] 良友。[兰秋] 农历七月。[兰石] 兰芳石坚,喻人资质之美。[兰台] (1)战国时楚国台名。(2)汉代宫廷藏书处,由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主管,后设兰台令史。(3)因东汉史官班固曾任兰台令史,后代遂称史官为兰台,唐高宗时必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所以唐代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兰夜] 农历七月七日夜。[兰章] 高雅的文章,多用以赞美别人的诗文。[兰心蕙性] 像兰草和蕙草一样芳洁的品格,常用以称誉妇女雅静的品质。

艾:(一)ài 1、<名>植物名,即艾蒿,叶可灸病。《孟子·离娄》:『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诗经·采葛》:『彼采艾兮。』2、<名>绿色。范晔《董宣执法》:『赐艾绶,葬以大夫礼。』〖又〗<名>灰白色。元稹《郡斋谢臣妗罚骸喊⑺ト菹Т缁浴!3、<名>对老年人的敬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说幼,学。…五十曰艾,服官政。』4、<形>美好。《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5、<动>停止。《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艾也。』(二)yì 1、<动>通『刈』,割。《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草菅艾草菅然。』2、<动>铲除,杀害。《左传·哀公元年》:『亦不艾杀其民。』3、通『乂』,治理;安定。《史记·越世家》:『至于今诸夏艾安。』[艾服] yìfú古代的一种象征性的刑罚。即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宫刑。

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焚:fén 1、<动>烧。《过秦论》:『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2、<动>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焚和] 毁灭中和之性。[焚芝] 比喻好人遭受灾祸。

兰:《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落干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干切,□音阑。《说文》香草也。《陆甸云》阑草为兰,阑不祥也。《陆玑诗疏》其茎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三年》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与兰,曰: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尔雅翼》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又《本草》木兰。《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又《管子·小匡篇》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注〉兰即所谓兰錡,兵架也。又脉也。《史记·扁鹊传》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注〉支者顺节,兰者横节。阴支兰,胆藏也。又布名。《华阳国志》兰干细布。兰干,獠言紵也。又人名。《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张堪注》凡物不知生谓之兰。《殷敬顺曰》《史记》无符传出入谓之阑。此兰子谓以技妄游,义与阑同。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太守兰广。又萑兰。《前汉·息夫躬传》涕泣流兮萑兰。〈注〉萑兰,泪阑干也。又芄兰。《扬子·太□经》阳气亲天,万物芄兰。〈注〉芄兰,茂密也。又通栏。《后汉·东夷传》徙于马兰。〈注〉兰即栏。又通斓。《吴志·孙权传》童谣曰:黄金车,斑兰耳。又《韵补》陵延切,音连。《宋玉·招□》川谷径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泛崇兰,经堂入奥尘朱筵。

艾:《申集上·草字部》《唐韵》五盖切《集韵》《韵会》《正韵》牛盖切,□音碍。《玉篇》萧也。《诗·王风》彼采艾兮。〈传〉艾,所以疗疾。《急就篇注》艾,一名冰台,一名医草。《博物志》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号冰台。《本草注》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又《博雅》老也。《礼·曲礼》五十曰艾,服官政。〈疏〉发苍白,色如艾也。《扬子·方言》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艾人。《尔雅·释诂》艾,正也。〈注〉长者多更正。又《尔雅·释诂》艾,相也。〈疏〉谓相视也。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则慕少艾。又养也。《诗·小雅》保艾尔后。又止也。《左传·哀二年》忧未艾也。〈注〉未绝也。又报也。《周语》树于有礼,艾人必丰。又《史记·正书》横艾淹茂。《索隐》横艾,壬也。又山名。《春秋·隐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又亭名。《水经注》甘陵故清河直东二十里有艾亭。又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又《正韵》倪制切,音刈。芟也。《诗·周颂》奄观銍艾。《谷梁传·庄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注〉艾,获也。又与乂通,治也。《前汉·郊祀志》天下艾安。又《张衡·东京赋》齐腾骧而沛艾。〈注〉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经文字》从义,讹。《集韵》或作□。□字原从□,作草下□。考证:(《扬子·方言》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艾人。)谨按原文艾下无人字,谨改人字为又字,作更端之词属下为义。

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焚:《巳集中·火字部》(古文)燔[音fá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分切,音汾。《玉篇》烧也。《集韵》火灼物也。《书·胤征》玉石俱焚。《易·离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注〉焚,火田也。《礼·月令》仲春毋焚山林。又《集韵》方问切,音奋。《左传·襄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注〉杜预曰:焚,毙也。服虔曰:焚,读曰偾僵也。《集韵》本亦作偾。又叶汾沿切。《郭璞·炎山赞》木含阳精,气结则焚,理其微乎,其妙在传。又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维,纲漏于秦,崩乐灭学,儒坑礼焚。《说文》本作燓。《集韵》或作炃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