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行程的征兆是什么?应如何处理?

浏览

  管道行程是高炉断面某局部煤气流过分发展的表现。按部位分类,可分为上部管道行程、下部管道行程、边缘管道行程、中心管道行程等,按形成原因又可分为炉热、炉凉、炉料粉末多强度差、布料不正确等引起的管道行程。它们的征兆是:

  (1)出现边缘管道时,炉顶煤气温度和炉墙温度在某一固定方向升高,圆周四个方向温度分散。中心管道行程时,炉顶温度带窄升高,炉墙温度下降。

  (2)风压下降、风量自动增加、发生崩料后管道堵塞,风压迅速升高,风量突降。

  (3)料尺工作不均,出现滑尺、埋尺、停滞、塌落等假尺现象。

  (4)炉顶压力波动,顶压出现尖峰。

  (5)炉喉煤气曲线不规则,管道处CO2值低。

  (6)边缘管道行程时,管道方向的静压力上升,压差下降而且波动大;中心管道行程时,炉身四个方向的静压力值差别不大,且都有降低。

  (7)边缘管道行程产生在下部时,表现为风口工作不均匀,管道方向的风口忽明忽暗,有时有生料。

  (8)瓦斯灰(炉尘)吹出量明显增加。

  处理方法应根据生成管道的原因和部位而定。上部管道行程的处理方法是:

  (1)适当减少风量,炉热引起的管道可以降低风温。

  (2)采用2~4批双装料或临时改变布料器转角,将炉料堆尖放在管道位置,堵塞管道。

  (3)用改变高压、常压转换方法,重新合理分布煤气流。

  (4)若以上方法仍不见效,应采取放风处理,破坏管道行程。

  下部管道行程,多是成渣带透气性变坏造成的,比处理上部管道行程困难得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猛减入炉风量,将风量减到料尺工作、风压、风量稳定为止,使之与该条件下的透气性相适应;同时上部要增加发展边缘的装料比例,及时减轻焦炭负荷或集中加一定量的净焦,以改善炉料透气性。若风量很小,料尺工作仍不稳定时,应停风堵上几个风口,这既可破坏管道,又能在小风量下保持一定风速和鼓风动能,促使煤气流合理分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