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

浏览

斑胸草雀的图片

斑胸草雀(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英文名:Zebra Finch)是梅花雀科斑胸草雀属的鸟类。

斑胸草雀(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别名:斑马纹草雀、金山珍珠、锦花鸟、锦华鸟、珍珠鸟、小珍珠、锦花雀,属于雀形目梅花雀科,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新几内亚的热带森林中。身长10-11cm,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斑胸草雀与其他梅花雀科鸟类同样有高度的社会性,雄鸟会通过“唱情歌”求偶。常用于脊椎动物脑、行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中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目前为世界许多国家饲养的观赏鸟。

中文学名:斑胸草雀

拉丁学名:Taeniopygia guttata

英文俗名:Zebra Finch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7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中文属名:斑胸草雀属(Taeniopygia)

繁殖区:澳洲界 : Lesser Sundas, c Australia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体长10cm,雄鸟头顶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后下方有棕红色圆形大斑,上体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红色并有白色珍珠样点斑;尾羽黑色并有较规整的白色横纹,尾端呈圆铲形;喉及颈侧淡灰色,并有黑色横纹,胸腹部土灰色。嘴壳朱红色,足趾肉红色,雌鸟羽色暗淡,头、面颊、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纵纹;上体羽色为淡灰褐色;胸腹皆为淡灰色;嘴壳红色略淡于雄鸟,足趾红色也淡于雄鸟。

人工饲养条件下,培育有全身羽毛白色的变种,白色珍珠鸟雄鸟嘴红的深,雌鸟红色淡。另有驼色,花色、头顶有冠,嘴巴黄色等变种。

生活习性

斑胸草雀 斑胸草雀

在原产地生活在以草原、灌木、荒漠为主的开阔地带,也见于园林和民居附近,觅食植物种子、嫩芽,也吃少量小昆虫,栖息在树林,喜集群生活。

鸣声轻,很像急促的车轮因缺油发出的“吱吱”声,受惊时和彼此呼唤时发出的叫声很像小喇叭在极远的地方吹奏时的声音,偶尔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喵喵”声。

生长繁殖

繁殖时仍然结群营巢,完成筑巢后,一周之内会有数次交配行为,配对成功后约一周就在巢中产下5~8枚卵,卵椭圆形,呈白色,两性共同孵化育雏,雌雄鸟交替孵化,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14天左右。不哺育的鸟仍然在一起觅食嬉戏。

斑胸草雀的雌鸟喜欢以“歌”择偶,雄鸟谁经常“唱”且“唱”得久、调子多,谁就更受雌鸟的青睐。德国鸟类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雄性斑胸草雀声调越高越对雌性斑胸草雀有吸引力。

加州大学科学家则在实验中发现,在没有异性出现的时候,斑胸草雀竟然会对着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并组成搭档伴侣,其忠贞程度不亚于异性伴侣,证明动物中也存在同性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