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枕咬鹃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浏览

红枕咬鹃的图片

红枕咬鹃(学名:Harpactes kasumba,英文名:Red-naped Trogon)是咬鹃科咬鹃属的鸟类。

腹部鲜红至黄色,胸和上体色深。非洲和美洲的咬鹃,雄鸟的上体彩虹色;亚洲的咬鹃,雄鸟不具光泽,但头、胸、腰和尾带红色或粉红色。树栖性,善爬不善走、跳,飞行能力不强,不迁徙。以果实或昆虫为食。主要分布于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

中文学名:红枕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 kasumba

英文俗名:Red-naped Trogon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咬鹃目(Trogoniformes)

中文科名:咬鹃科(Trogonidae)

中文属名:咬鹃属(Harpactes)

繁殖区:东洋界 : Malay Peninsula,Sumatra, Borne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鸟种简介

【中文名称】红枕咬鹃 红枕咬鹃 红枕咬鹃.

【拉丁学名】Harpacteskasumba

【命名者及时间】Raffles,1822

【英文名称】Red-napedTrogon

【亚种分化】2种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咬鹃目、咬鹃科、咬鹃属

地理分布

分布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近危(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