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鸢的简介、外形特征、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浏览

红鸢的图片

红鸢(学名:Milvus milvus)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猛禽,也是比较典型的鸢,身长60-66 cm,虹膜琥珀色;视力是人类的近8倍。活动于开放的森林,林地,草地,农田,湿地,连绵的乡村和竹林。是杂食鸟类,捕捉老鼠,蜥蜴青蛙,甲虫和蚯蚓。最喜欢的吃蝼蛄。其饮食的50%左右是无脊椎动物。

鸟种简介

中文学名:红鸢

红鸢 红鸢

拉丁学名:Milvusmilvus

别称:赤鸢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亚科:齿鹰亚科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红鸢 红鸢

英文名称:RedKite

外形特征

红鸢是比较典型的鸢,身长60-66cm,翼展145-165cm,雌鸟体重950-1300g,雄鸟体重750-1050g,寿命26年。头部具有白色的纵条纹和红棕色的羽毛,有红色的喙,鱼鳞状的羽毛叠成漂亮的翅膀,常成群作低空飞行。寻找猎物时,局部弯曲翅膀,尾部像船舵般经常使身体保持倾斜。狭长的翅膀展开以后有一定的角度。尾巴分叉呈锯齿状。从下面看,红鸢的翅膀下有一个白色的“手”。胸部和腹部有红褐色斑块和黑色细条纹。嘴、眼睛周围和腿根部是黄色;虹膜琥珀色;视力是人类的近8倍。 红鸢 红鸢红鸢卵

地理分布

红鸢 红鸢红鸢(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栖息环境

红鸢喜欢开放的森林,林地,草地附近地区的小树林,农田,湿地,规模有限的森林边缘,连绵的乡村,竹林,尤其是山区,也出现于平原,只要这些林地里有大树可以支持筑巢。红鸢在欧洲看不到。红鸢的飞行方式是鸢类最普遍的方式,在低地的山坡上节奏缓慢,翅膀不知疲倦的在空中划出各种轨迹,长尾巴作为它的方向舵使飞行这得轻松容易。飞行是根据气候变化,选择在明朗的天空飞行,阴天和雨天在树上栖息。 红鸢 红鸢

生活习性

红鸢 红鸢在冬天,南部的红鸢飞往地中海北部,甚至迁移到非洲食物丰富地区。迁移的队伍和鸟群可高达100只以上。休息时通常单独或成对的栖息。红鸢最喜欢在开阔的水域上获渔,低空盘旋飞行。有时候在空中很平静,翅膀一动不动,看到下方的猎物如果是尸体,它会变成慢慢降落在附近。但是,如果看到活的猎物,会突然下潜,脚落地前用爪抓住猎物。经常在飞行中吞食猎物。红鸢是杂食鸟类,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以适应当地的条件。出于需要,它们会专注于捕捉地面的老鼠,蜥蜴,青蛙,甲虫和蚯蚓。最喜欢的菜肴是蝼蛄。其饮食的50%左右是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交配期在3月底前或4月初,雌雄共同飞往巢区,通常选择和草原接壤的林地。有时两个伙伴抱住对方旋转,再打开翅膀追逐。夫妻共同搭建设一个杯形的新巢,有时也重新使用一些去年或乌鸦的旧巢。巢通常建在树上,离地面12-15米的高度。巢可能非常大,用短树枝干构筑,内部衬干燥的草和羽毛。平均每巢产4枚白色光泽的卵,上有红色或紫色斑点。孵化由雌鸟担纲,雄鸟偶尔更换很短的时间。孵化需31-32天,最多38天。红鸢(图6)雏鸟具奶油色的头,背部浅棕色,下体乳白色。28天后,羽毛长成。父母喂养45到46天时,小鸟开始起飞,48至50天离巢。

亚种分化

1、Milvusmilvusmilvus分布于瑞典东部,乌克兰,欧洲中南部,地中海盆地,威尔士,高加索加那利群岛

2、Milvusmilvusfasciicauda分布于佛得角群岛

保护现状

这个物种的分布主要局限于欧洲。而在东欧和东南亚,俄罗斯西部地区也有,但数量很少。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来自人类的迫害,狩猎,中毒和栖息地改造。较小程度的伤害是碰撞和电源线触电,杀虫剂污染所致的不孕症。 红鸢 红鸢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