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耳鹦哥的红耳锥尾鹦鹉

浏览

红耳鹦哥(学名:Pyrrhura hoematotis,英文名:Blood-eared Parakeet)是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

红耳鹦哥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分布在委内瑞拉

中文学名:红耳鹦哥

拉丁学名:Pyrrhura hoematotis

英文俗名:Blood-eared Parakeet

命名作者:Souancé, 1857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小锥尾鹦鹉属(Pyrrhura)

繁殖区:南美洲 : n, nw Venezuel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红耳锥尾鹦鹉

【物种名称】 红耳锥尾鹦鹉

【又 名】 红耳鹦哥

【拉丁学名】 Pyrrhura hoematotis

【英文名称】 Red-eared Conure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25到26公分(10-10.5吋)

亚种: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Cubiro Red-eared Conure(Pyrrhura h.immarginata)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顶的每片羽毛都带有暗蓝色的滚边;头部後方和颈部为橄榄绿,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深黄棕色滚边;耳羽为红棕色;颈部两侧为棕灰色并带有棕白色的滚边;喉咙以及胸部上方为橄榄绿并带有暗灰色的滚边;下腹部带有不同程度的暗红色斑点;翅膀边缘以及尾巴内侧的覆羽为蓝绿色,主要飞行羽的覆羽以及外侧的小飞行羽为蓝色;尾巴内侧为红棕色,尖端并带有橄榄绿色,尾巴内侧为暗红棕色;眼睛外围为深灰色,鸟喙为灰白色,虹膜为棕色。幼鸟和成鸟的体色很类似,但是体色较深,耳羽也只有些许零星的红色。

栖息环境和习性:红耳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云雾弥漫的森林地区、森林的边缘地带、邻接开垦过的区域、充满高大树木的乡村地区、位于亚热带介于1200米到2000米充满高大次要植被的地区等。在繁殖季他们会组成3到12只的小群体,以前数量多的时候也曾经有过高达100只一起觅食的纪录;他们偏好在树顶活动,会不断的来回攀爬觅食,有时候会像蝙蝠一样头下脚上的倒吊在枝叶间觅食花朵或是水果浆果等;平常他们的绿色羽毛在林间形成相当好的保护色,如果不动则很难察觉到他们的存在,仅能从红色的耳羽发现他们。他们鸣叫的时候相当吵杂,也相当容易被发现;晚上他们会整群前往山区休息过夜,然後次日前往比较低纬度的地区觅食;红耳锥尾鹦鹉有著季节性迁徙的习性,迁徙的地点和时间完全视当地的食物充足与否来决定。

食物:红耳锥尾鹦鹉主要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曾经有被观察到觅食虫瘿的纪录。

【地理分布】 栖息地:委内瑞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