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绣眼鸟的简介、分类地位、行为

浏览

灰胸绣眼鸟的图片

灰胸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lateralis,英文名:Silvereye)是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

灰胸绣眼鸟(Zosterops lateralis),又名银绣眼鸟,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群岛,即豪勋爵岛、新喀里多尼亚、卢瓦尔特群岛、瓦努阿图斐济特有的一种雀。它们分布在澳大利亚肥沃的西南部及东南部(包括塔斯曼尼亚及巴斯海峡),及昆士兰热带的岸边,包括约克角半岛。

中文学名:灰胸绣眼鸟

拉丁学名:Zosterops lateralis

英文俗名:Silvereye

命名作者:Latham, 180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绣眼鸟科(Zosteropidae)

中文属名:绣眼鸟属(Zosterops)

繁殖区:澳洲界 : Australia, New Zealand, w Pacific island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绿色

次要羽色:灰色

鸟种简介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

属: 绣眼鸟属 Zosterops

种: 灰胸绣眼鸟 Z. lateralis

二名法

Zosterops lateralis

(Latham, 1802)

分类地位

灰胸绣眼鸟有几个亚种:

Z. l. gouldi: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

Z. l. halmaturinus: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特征是灰色的胸部及杏色两侧。

Z. l. lateralis: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特征是其灰色胸部。

Z. l. tephropleurus:是豪勋爵岛濒危的鸟类。

行为

灰胸绣眼鸟在春天及初夏(主要是9月至12月)繁殖。它们以草、苔藓、毛发、蜘蛛网及冠毛来筑巢,巢会筑在树上。它们每次会生2-4只淡蓝色的蛋。在繁殖期会哺育两只雏鸟。当雏鸟长毛时会聚在一起,并在夏末向北迁徙。它们会沿海岸及山脉向北迁徙,日间不断的觅食,晚间则飞行一段很长的距离。

在塔斯曼尼亚的灰胸绣眼鸟会横渡巴斯海峡,扩散至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及昆士兰东北部。它们似乎会迁徙至更北的地方,一些住在最北的则会全年留在当地。在新西兰最早发现灰胸绣眼鸟是于1832年,于1856年其数量上升更多,估计是一些迁徙中的灰胸绣眼鸟因避开暴风而来到东面。由于没有证据显示它们是入侵物种,故它们被认为是原住民而受到保护。

灰胸绣眼鸟是杂食性的,尤其喜欢吃果实。由于它们较为细小,可以轻易进出鸟网,故一些人将它们当作害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