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带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

浏览

歌带鹀的图片

歌带鹀(拉丁名:Melospiza melodia,英文名:Song Sparrow),属于雀形目鹀科歌带鹀属,又叫北美歌雀。这是一种常见于北美洲的普通麻雀,因叫声婉转动听而著名。这种麻雀身长约5至7英寸(12.7至17.8厘米),胸部有一块大黑点。这种鸟不是一般地会唱歌。它能唱出10种不同的调子。每种调子都从反复三次重复相同的音符开始。然后紧接着是一阵颤声。整首歌听起来很有节奏,非常生动,北美歌雀因叫声婉转动听而著名。这种麻雀身长约5至7英寸(12.7至17.8厘米),胸部有一块大黑点。

中文学名:歌带鹀

拉丁学名:Melospiza melodia

英文俗名:Song Sparrow

命名作者:Wilson, A, 1810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鹀科(Emberizidae)

中文属名:歌带鹀属(Melospiza)

繁殖区:北美洲 : 广泛分布, also to c Mexic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歌带鹀,作者mworthi245 歌带鹀,作者mworthi245

上体棕色,背具黑色纵纹。下体白,具黑色纵纹,胸部正中具一深棕色斑。顶冠棕色,尾部棕色,尾圆。面部灰色,具贯眼纹。不同亚种的体长差异很大。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歌带鹀与林氏带鹀(Lincoln's Sparrow)的区别:林氏带鹀尾更短,尾偏灰色,头部图案也不一样,棕色的面部具有清晰的带角的斑块。

歌带鹀与稀树草鹀(Savannah Sparrow)的区别:稀树草鹀眉纹黄色,且尾部分叉。

林氏带鹀:面部具带角的斑块 林氏带鹀:面部具带角的斑块 林氏带鹀:头顶具有细纵纹 林氏带鹀:头顶具有细纵纹

生活习性

歌带鹀属中型鸣禽,外观和麻雀很相似,长长的尾巴在栖息时举到适当的高度。不集成群,经常在靠近水的灌木沼泽地活动。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

主以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鸣叫的声音类似歌曲音乐的颤音。

歌带鹀 歌带鹀 歌带鹀 歌带鹀

地理分布

歌带鹀,摄影作者:thelearnedfoot_ 歌带鹀,摄影作者:thelearnedfoot_

分布范围: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