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羽鹤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蓑羽鹤的图片

蓑羽鹤(学名:Grus virgo,英文名:Demoiselle Crane)是鹤科鹤属的鸟类,又名闺秀鹤。是世界现存15种鹤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型异常纤瘦,头、颈、胸黑色。颊部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分垂,状若披发,故称蓑羽鹤。蓑羽鹤性羞怯,不善与其他鹤类合群,每多独处。其举止娴雅、稳重端庄,故又名闺秀鹤。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每年会从中国与蒙古边境地区往南迁徙,飞越过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塔尔沙漠地区过冬。中国繁殖于新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迁徙期间见于河北、青海、河南、山西等省;越冬于西藏南部。蓑羽鹤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蓑羽鹤

拉丁学名:Grus virgo

英文俗名:Demoiselle Crane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鹤形目(Gruiformes)

中文科名:鹤科(Gruidae)

中文属名:鹤属(Grus)

繁殖区:古北界 : c

非繁殖区:c 非洲, Ind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01

中国法律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黑色

外形特征

蓑羽鹤:形态特征图 蓑羽鹤: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小(105厘米)而优雅的蓝灰色鹤,是鹤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头顶白色,白色丝状长羽的耳羽簇(蓑羽)与偏黑色的头、颈及修长的胸羽成对比。三级飞羽形长但不浓密,不足覆盖尾部。胸部的黑色羽较灰鹤的更为长垂。

虹膜-雄鸟红色,雌鸟橘黄;嘴-黄绿;脚-黑色

叫声:叫声如号角似灰鹤,但较尖而少起伏。

蓑羽鹤:头部特写 蓑羽鹤:头部特写 蓑羽鹤:雏鸟 蓑羽鹤:雏鸟

生活习性

蓑羽鹤 蓑羽鹤 蓑羽鹤:飞行图 蓑羽鹤:飞行图

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草甸沼泽、芦苇沼泽、苇塘、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类生境中,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栖息地高度最高可达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以水生植物和昆虫为食,也兼食鱼、蝌蚪、虾等。

迁徙: 春季于3月中旬到达吉林西部繁殖地,3月末4月初到达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秋季于10月中下旬南迁,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每年会从中国与蒙古边境地区往南迁徙,飞越过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塔尔沙漠地区过冬,迁徙时面临海拔高、温度低、气流强等恶劣环境,以及金雕等天敌。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动。有时亦见单只活动的。常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水域附近地势较高的羊草草甸上。性胆小而机警,善奔走,常远远地避开人类,亦不愿与其他鹤类合群。

地理分布

蓑羽鹤:地理分布图 蓑羽鹤:地理分布图

现存数量16万只。中国繁殖于新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省,迁徙期间见于河北、青海、河南、山西等省;越冬于西藏南部。国外繁殖于欧洲南部和东部,一直到中亚西部、中部、阿尔泰和贝加尔湖西部;越冬于非洲北部、印度、缅甸北部,偶尔到日本。

分布范围: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几乎绝种,鸟类学者在摩洛哥的雷茨附近发现大约6只蓑羽鹤在春季繁殖),西古北界的东南部至中亚及中国。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及西北。越冬在西藏南部。为高原、草原、沼泽、半荒漠及寒冷荒漠的鸟种,分布至海拔5000米。

生长繁殖

蓑羽鹤:成鸟和亚成鸟(右) 蓑羽鹤:成鸟和亚成鸟(右) 蓑羽鹤:鸟卵 蓑羽鹤:鸟卵

雌性蓑羽鹤每年3月中旬从越冬地飞回繁殖地,在草原上和沼泽地里成小群活动,4月下旬开始占区繁殖。它们不营巢而把卵直接产在光秃秃的、干燥的,周围长着稀蔬的苇草的地上。一般产两枚卵,有时一枚。卵呈椭圆形,卵壳坚实,呈淡紫色并带有深紫褐色的不规则斑点。卵重127克左右。孵化期30天。

蓑羽鹤出生不到半天就可以站立。它们的父亲完成孵化任务后就远走高飞,留下母亲单独照顾孩子。蓑羽鹤经过两个多月后才能飞翔,而在这两个多月里,母亲收起翅膀,陪着孩子在草原、沼泽里悠闲地踱步,寻找水草、鱼虾或软体动物,嘴对嘴地喂给它们吃。

蓑羽鹤一年产一次卵,通常一次产卵两枚。孩子出生后,蓑羽鹤母亲会和几只成年雄性、以及几只失去孩子的雌性,再次组成一个小群落。在严寒的冬天来临之前的6个月时间里,这个小群落在卡尔梅克干草原上自由觅食、显得那么和谐、安宁和幸福。

保护现状

蓑羽鹤:鸟群 蓑羽鹤:鸟群

蓑羽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容易驯养,齐齐哈尔市的扎龙和吉林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已进行了人工驯养并获得了成功。

栖息地破坏:工业、水利、捕鱼、放牧、开荒、放水养苇与割苇等,破坏了其栖息地。

天敌动物:天敌吃掉其卵和幼雏,如猛禽、渡鸦、黄鼬、艾虎、狼、赤狐等。

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宋书·五行志》载:“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十月,知润州程文庆献鹤,颈毛如垂缨。” 是蓑羽鹤在历史上的唯一记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