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藿香的处方(十九)

浏览

藿香(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味辛;性微温,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小编整理出含有藿香的处方共123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81~1140共60个。

处方1、薷苓清暑汤

处方藿香 香薷 云苓 广皮 厚朴 麦冬 人参 白术 扁豆 泽泻 甘草 草蔻 竹茹 砂仁 生姜 乌梅

功能主治治妊娠盛夏中暑,暑热与阴寒相搏,忽然烦闷,身热多汗,或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2、宽中养胃汤

处方苍术(炒)1.2克 香附2.1克 枳壳(麸炒)1.5克 厚朴(姜炒)1.5克 山楂0.9克 藿香1.5克 陈皮3克 砂仁0.9克(研细)神曲(炒)1.2克 槟榔0.9克 麦芽(炒)1.2克 青皮(去瓤)0.9克 枳实(麸炒)1.2克 半夏 茯苓各1.5克 甘草(炙)0.9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宽中和胃。治气滞湿阻,胸膈胀满,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3、丁沉透膈汤

处方丁香15克 沉香15克 木香15克(并不见火)人参(去芦)15克 青皮(去白)神曲各30克 茯苓(去皮)甘草(炙)陈皮(去白)厚朴(姜汁制)草果仁 藿香叶(去土)半夏(泡七次)缩砂仁(去壳)各60克 白豆蔻(去壳)白术(去芦,炒)麦蘖(炒)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1枚同煎,去滓热服。

摘录《卜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4、聚香饮子

处方檀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丁香(以上不见火)藿香叶各30克 玄胡索(炒,去皮)片子姜黄(炒)川乌(炮,去皮尖)桔梗(去芦,锉,炒)桂心(不见火)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七情所伤,遂成七庙,心腹胀痛,痛弓I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泻黄散

别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藿香叶21克 山栀子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制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

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舌。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备注方中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6、神圣散

处方麻黄15克(去根、节)细辛15克 千蝎15克(一半微炒,一半生用)藿香1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头偏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薄荷酒或荆芥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

处方7、神奇散

处方当归3克 川芎2.1克 白芍药(酒炒)3克 生地黄6克 陈皮2.4克 砂仁2.1克 半夏(姜制)2.4克 白茯苓3克 白术(土炒)香附(醋炒)各3克 枳实(炒)3克乌梅3个 藿香3克 赤茯苓3克 槟榔3克 木通3克 猪苓3克 黄芩(炒)3克 黄柏(酒炒)3克 知母(人乳拌,炒)3克赤芍药3克 天门冬(去心)3克 麦门冬(去心)3克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噎食翻胃,三阳枯竭,血虚有火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童便150毫升和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8、御苑匀气散

处方桑白皮60克 净陈皮45克 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30克 藿香15克 木通120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脾肺气逆,喘咳面浮,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9、乳香丸

处方糯米(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五灵脂(去砂土)各60克 乳香(研)白芷(锉)藿香叶(洗)天南星(炮)没药(研)荆芥(去枝、梗)赤小豆(生)骨碎补(去毛)白附子(炮)各30克 松脂(研)15克 香墨(煅)草乌头(炮,去皮、脐)各15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亸曳,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辛。又治打扑损伤,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冷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时。

注意药后忌食热物二小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10、人参再造丸

处方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耆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制法上药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金衣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化痰。治中风中痰,口眼喎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1、排脓内消散

处方何首乌30克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川续断(各洗,焙)茯苓 芍药 白芷 半夏曲 藿香叶各15克 紫草茸 甘草(炙)各1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活血排脓,解毒消肿。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00毫升,米酒100毫升,加生姜,大枣,同煎服。热者,加灯心,只用水煎。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12、奇授藿香丸

别名藿胆丸、清肝保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处方藿香连枝叶240克

制法研为细末,以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清肝通窍。治胆热移脑,复感风寒,致患鼻渊,鼻流黄色浊涕者。现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属于风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食后用苍耳子汤送下,或以黄酒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13、排气饮

处方陈皮4.5克 木香2.1~3克 藿香4.5克 香附6克 枳壳4.5克 泽泻6克 乌药6克 厚朴3克

功能主治行气散滞。治气逆,食滞腹胀,疼痛,癫狂。

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热服。食滞,加山楂、麦芽各6克;寒滞,加焦干姜,吴茱萸,肉桂之属;气逆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呕吐而痛,加半夏、丁香之属;小腹疼痛,加小茴香;如兼疝症,加荔枝核(煨熟捣碎)6~9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4、不换金丹

处方荆芥穗 白僵蚕(炒)天麻 甘草(炙)各30克 羌活(去芦)川芎 白附子(生用)川乌头(生用)细辛(去叶)蝎梢(去毒,炒)藿香叶各15克 薄荷90克 防风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风口眼喎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如口歪向左,即于右腮上涂之便正。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15、理气散寒汤

处方苍术 厚朴(姜炒)陈皮(去白)甘草各4克 藿香 砂仁 枳壳各2.5克 木香1.5克 香附 乌药各4.5克

功能主治治中下二焦寒滞气逆,腹痛,或呕泻;或不呕不泻,而为干霍乱危剧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如食滞,加山楂,麦芽、神曲各4.5克;如痛而呕,加半夏4.5克,如寒甚喜热者,加吴茱萸、肉桂之类,如气滞而不流通,加白芥子、青皮、槟榔之类;如小腹痛甚,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6~9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七

处方16、香芎散

处方香附子(炒,去皮)180克 川芎 香白芷 甘草(炙)各60克 藿香叶120克 石膏(研如粉)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伤风,鼻塞头痛,及时行瘟疫。

用法用量每服5克,热茶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17、大藿香散

处方藿香30克 陈皮 厚朴(姜制)青皮(麸炒)木香,人参 肉豆蔻(面裹煨)良姜(炒)麦蘖(炒)神曲(炒)诃子(煨,去核)白豆蔻(去皮)甘草(炙)各15克 白干姜(炮)9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食顺气,利膈开胃。主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生姜汤调服,如水泻滑泄,肠风脏毒,米饮汤调下;赤白痢,用甘草、黑豆汤调下,脾胃虚泠,宿滞酒食,痰气作晕,人盐少许,生姜、红枣汤调服,胃气吃噫,用生姜自然汁一呷,入盐少许,调服此药。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四

处方18、调中正胃散

处方藿香叶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陈皮(去白)山药 白扁豆(炒)半夏曲 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健脾温中。主小儿脾胃虚寒,吐逆烦闷,神困力乏,饮食不美,虚弱思睡,睡不安稳。

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150毫升,生姜2小片,大枣半个,煎二三沸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19、调气平胃散

处方木香 乌药 白豆蔻仁 檀香 砂仁各3克 藿香3.6克 苍术4.5克 厚朴(姜汁炒)陈皮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芳香辟秽,调气和中。主冒犯不正之气,胃气不和,腹痛胀满。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20、换骨丹

处方麝香(研)4.5克 桂(去粗皮)45克 麻黄5千克(去根、节,用水适量浸,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入锡瓷器收贮)朱砂60克(为衣)甘松(去土)川乌头(生,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 草乌头(生,去皮、脐)海桐皮(炒)何首乌 羌活 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漫)威灵仙(去土)桑白皮(炒)槐角 木鳖子(炒)自然铜(醋淬七遍,研细)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白芷 防风 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 川芎 甘草(盐炙)苦参 白胶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少量熟蜜搜和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亸曳不遂,服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捶碎,食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适量化开服。可更进酒适量,日二服。至三日,于当病处微汗为效。但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21、白术散

别名七味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人参7.5克 白茯苓15克 白术15克(炒)藿香叶15克 木香6克 甘草3克 葛根15克(渴者加至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身体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22、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4.5克 陈皮(去白)6克 厚朴(姜汁炒)2.4克 藿香9克 半夏(姜汁炒)6克 枳实(麸炒)6克 白术(去芦)4.5克 白茯苓(去皮)9克 白豆蔻(去壳)2.4克 甘草2.4克 黄连(土炒)1.8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23、藿香散

处方广明胶(碎,炒如珠)21克 藿香叶30克 糯米500克 白丁香21克 零陵香30克 皂角(去皮、子,炙)30克 香白芷60克 檀香30克 龙脑7.5克(另研)沉香30克 丁香21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皮肤干燥,面部酐黯。

用法用量每日用洗手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24、复元汤

处方荆芥穗 藿香叶 臭椿皮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子宫不收。

用法用量煎汤熏洗。子宫即入。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25、龙虎丹

处方黑牵牛(爁)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60克 寒水石(烧通赤,研,飞)500克 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150克 牙消(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30克 地龙(去土,爁)白干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爁)防风(去苗)各90克 乌蛇(酒浸,炙,去皮、骨)240克 龙脑(研)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痫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识痛痒,疠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瘗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瞤,偏风口眼歪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二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二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26、青龙丹

处方甘草 贯众 茯苓 干葛 龙脑 薄荷叶 藿香各30克 缩砂150克(去皮)山茵陈叶 寒水石各180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和丸,樱桃大,别研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盛,一切血妄行。

用法用量每次1丸,温开水化服。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五

处方27、藿朴夏苓汤

处方杜藿香6克 真川朴3克 姜半夏4.5克赤苓9克 光杏仁9克 生苡仁12克 白蔻末1.8克 猪苓4.5克 淡香鼓9克 建泽泻4.5克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疏表和中。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肌肉烦疼,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次痞闷,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似伏。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感证辑要》卷四补。

摘录《医原》卷下

处方28、薷苓清暑汤

处方藿香4.5克,香薷4.5克,茯苓6克,陈皮3克,厚朴3克,麦冬2.4克,人参2.4克,白术9克,泽泻4.5克,甘草3克,草豆蔻2.1克,竹茹1.5克,砂仁1.5克,生姜3片,乌梅3克。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利湿安胎。主外感暑邪。(妊娠外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29、清脾散

处方薄荷叶 升麻 甘草(减半)山栀仁(炒)赤芍药 枳壳 黄芩 广陈皮 藿香叶 石膏 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经伏热,风热乘袭,致生土疳眼(俗称偷针眼),眦部胞睑红肿,甚则出血流脓者。

用法用量每服7.5克,水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30、扶脾丸

处方干生姜 肉桂各1.5克 干姜 藿香 红豆各3克 白术 茯苓 橘皮 半夏 诃子皮 炙甘草 乌梅肉各6克 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涩肠止泻。治脾胃虚寒,腹痛便溏,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31、分涎散

处方藿香叶 干蝎 白附子各30克 丹砂 腻粉 粉霜各60克 天南星30克(炮。以上藿、蝎、附、天四味同为末)

制法上药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主治中风涎潮作,声不得出,口噤,手足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薄荷汤或茶清调下。未吐利再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32、清黄散

处方防风 滑石(飞)15克 甘草(炙)3克 栀子(酒炒)9克 藿香 酒黄连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耳流黄脓。

用法用量白开水调6克,食后服。

备注方中防风,原书无用量。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33、藿香安胃散

别名藿香安胃汤(《古今医统》卷二十四)。

处方藿香 丁香 人参各7.5克 橘红15克

制法上药四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50毫升,加生姜1片,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和滓冷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34、加味香苏散

处方香附45克 苏叶45克 藿香90克 陈皮45克 甘草18克 砂仁30克(炒)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孕妇伤暑感冒,吐泻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次用9克,水煎,去滓温服。转筋,加木瓜,胎动,加白术;挟热,加黄连、白术;挟寒,加白术、炮姜。

备注妊娠先伤于暑,复感于风,风暑合邪,肝胃受病,故吐泻不已,胎动不安。香附调气解郁,苏叶理血疏风,藿香快胃祛暑,陈皮利气和中,砂仁醒脾安胎气,甘草缓中和胃气。为散水煎,使风暑并解,则肝胃调和,吐泻自止,胎孕自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35、排壅汤

处方乌药6克 藿香 香附 枳壳 陈皮(去白)各4.5克 槟榔 木香各2.1克 厚朴3克

功能主治治疝瘕,邪气壅滞,刺痛之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气逆甚,加白芥子、沉香、青皮之类;痛在小腹,加小茴;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6~9克。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四

处方36、小惊丸

处方郁金(皂角水浸煮)2个 黄连 牙消 木香(不见火)藿香 龙胆草各15克 全蝎(去毒)6个

制法上药为末,糊为丸,用雄黄、朱砂、麝香、金银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用金银薄荷煎汤送下;若惊热重,用麻仁、蝉蜕、防风煎汤送下,白痢,用干姜、罂粟煎汤送下,赤痢,用甘草、乌梅煎汤送下,潮热,用桃枝、柳枝煎汤送下,惊悸,用薄荷、灯心煎汤送下,呕吐。用藿香煎汤送下,泄泻,用木瓜、陈仓米煎汤送下,夜啼,用灯心、薄荷、灶心土煎汤送下,精神不爽,用冬瓜子煎汤送下;大便不通,用枳壳、大黄、朴消煎汤送下;咳嗽,用乌梅、桑白皮煎汤送下;吐不止,用丁香或黄荆叶煎汤送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处方37、加味钱氏白术散

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枳壳(炒)各1.5克 藿香3克 干葛6克 木香 五味子 柴胡各0.9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治消渴不能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8、六和汤

处方缩砂仁 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 甘草(炙)各30克 赤茯苓<去皮)藿香叶 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60克 香薷 厚朴(姜汁制)各120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9、藿香汤

处方藿香 人参 桂心 桔梗 木香 白术各15克 茯苓15克 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后胃气虚弱,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姜丝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40、四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梗9克 厚朴6克 茯苓9克 广皮4.5克 草果3克 神曲6克 楂肉15克(炒)

功能主治化湿和中,行气消滞。治湿温,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脘闷,舌苔白滑,脉缓。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滓再煮2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41、嘉禾散

别名谷神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谷神嘉禾散(《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30克 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可用楝实、诃子代)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锉,酒拌,微炒)藿香叶 木香 沉香 陈皮(去白)各22.5克 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 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15克 白术(炒)60克 神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7.5克切片,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7.5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养气安神,健脾开胃。治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涎,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倦怠,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3枚,同煎至100毫升,温服,不计时候。如疗五噎,入干柿1枚同煎;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10厘米、枣5枚同煎。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42、藿香扶脾饮

处方炙甘草 厚朴 半夏 藿香 木香 陈皮 麦芽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治酒疸日久,渐至腹胀、面足成全身浮肿。

用法用量水煎,日二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

处方43、追风散

处方藜芦 雄黄 川芎 白芷 石菖蒲 全蝎 藿香 薄荷 鹅不食草(无则可加龙脑少许)苦丁香各等分 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耳聋闭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鼻中。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44、午时茶

处方茅术300克 陈皮300克 柴胡300克 连翘300克 白芷300克 川朴450克 枳实300克 楂肉300克 羌活300克 前胡300克 防风300克 藿香300克 甘草300克 陈茶10千克 桔梗450克 麦芽450克 苏叶450克 建曲300克 川芎30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拌匀,宜五月五日午时合,糊成小块。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停食滞,及不服水土,腹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葱、姜少许煎,热服。汗出即效。

摘录《经验百病内外方》

处方45、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46、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 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15克 甘草(炙)7.5克 橘红22.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及饮食伤脾,发为痎疟;或脾胃虚寒,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47、加减甘露消毒丹

处方茵陈 山栀 黄芩 石菖蒲 藿香 白蔻 薄荷 滑石 木通 枳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治湿热发黄,身热倦怠,胸闷懒食,小便短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48、中和汤

处方人参(去芦)厚朴(如前制)当归(酒洗)防风(去芦)白芷 肉桂(去粗皮)桔梗 川芎 白芍药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叶 紫苏叶 黄耆(蜜水涂炙)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遍身痈疖,已溃未溃者。

用法用量用无灰酒120毫升,拌匀晒干,天阴略焙。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9、对金饮

处方黄连 槐花 苍术各3.6克 甘草 白术 厚朴 枳壳 陈皮 藿香 当归各3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湿热侵袭大肠,血络损伤,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50、香豆散

别名人参豆蔻散(《传信适用方》卷四)。

处方藿香 肉豆蔻各30克 白扁豆 人参各15克 甘草(炙)7.5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霍乱烦渴。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过筛,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60毫升,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处方51、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藿香 苍术 厚朴 陈皮 砂仁 白芷 半夏 茯苓 甘草(炙)减半 人参 神曲(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感受暑湿,肠胃不和,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有寒,加干姜;寒甚,加熟附子。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处方52、温胃丁香散

处方当归9克 白术6克 黑姜1.2克 丁香1.2克 人参3克 陈皮1.5克 炙草15克 前胡1.5克 藿香1.5克

功能主治温胃降逆。治产后胃寒呕吐,饮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53、木香分气丸

处方广木香45克 莪术(醋制)60克 枳实(麸炒)公丁香 黑郁金各30克 香橼45克 檀香30克 豆蔻60克 广皮 藿香 甘草 甘松各45克 砂仁60克

制法共为细粉,凉开水泛小丸。

功能主治顺气化瘀。治闪腰岔气,膨闷胀饱,胃痛气闷,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9克重装袋。每次服1袋,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54、藿朴三仁汤

处方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主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摘录孙克勤方

处方55、香朴散

处方藿香叶 陈皮 厚朴(姜汁制)各21克 半夏30克(汤泡七次)甘草(炙)3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积冷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泻甚,加木香、肉豆蔻。

摘录《保婴撮要》卷六

处方56、藿香半夏丸

处方藿香叶8克 半夏150克(生姜汁浸一宿,焙干)丁香15克

制法上药三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胸膈有痰,脾胃积冷,噫醋吞酸,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不拘时候,温生姜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57、加味三仁葱豉汤

处方鲜藿香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蒺藜0克,菊花6克,僵蚕6克,豆豉9克,葱白3寸(后下),六一散15克(布包煎),竹叶4.5克。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调和三焦。主风、暑、湿邪,合袭为患。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蒲辅周方

处方58、乳香没药丸

别名通经活络丹(《普济方》卷一一五)。

处方抚芎3.25千克 踯陶花(炒)木鳖仁 白胶香(拣净)藿香(拣,炒)白僵蚕(洗,焙)五灵脂(拣)白芷(拣)当归各2.16千克 地龙4.32千克 何首乌8.64千克 威灵仙(洗)6.66千克 草乌头(炒)19.44千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经络,活血脉。治一切风气,筋骨疼痛,手足麻痹,半身不遂,暗风头旋,偏正头风,小中急风,手足疼痛,牙关紧急,四肢软弱,肾脏风毒,上攻头面,下注腰脚,生疮,遍体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不可多服,食后用薄荷茶吞下,温酒亦得。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本方名乳香没药丸,但方中无乳香、没药,疑脱。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59、人参消风散

处方川芎 甘草 荆芥穗 羌活 防风 白僵蚕 茯苓 蝉壳 藿香叶 人参各6克 厚朴 陈皮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头目眩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瘾疹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或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60、顺气散

处方人参 藿香 丁香各7.5克 茯苓 干葛 甘草 天台乌药各15克 红橘皮30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2个,生姜1片,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