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是什么道理?

浏览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经文回答曰:“地势使然也。因为东西南北中五方区域不同地理形势亦异,人们的生活习惯、身体素质各具特点,常见病、多发病也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各有所宜。尽管各地治法不同,但都是根据当地人们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疾病病机而施治,所以都能取得好的疗效,这就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如东方多痈疡、南方多挛痹等。疾病不同,自然治疗方法不同,即经文所举的砭石、毒药、艾灸、九针、导引按。砭石切开排脓;九针疏通经络而解除痹痛,艾灸纳热以驱寒。其道理在于说明不同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经文中“一病”二字,注家均未作注释,根据经文阐发“地势使然”,地理环境不同,决定气候、习俗、疾病的发生各有差异之理,可以考虑“一病”当是“异病”。这就要求医生在临床治病中必须了解情况。

  (1)“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即必须了解病人所在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及体质与发病等特点,全面而详尽地了解病情,从而决定采取与之相宜的治疗方法。

  (2)“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即古代五方人民积累总结出来的五种治病方法,各有其适应的范围,因此,必须全面地掌握这些治法,从而达到“治所以异,而病皆愈”的良好治疗效果。

  这就是因地、因人治宜的治疗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