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的措施

浏览

池塘养鱼是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由于池塘水体小,易于控制,便于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精养细管,生产稳定可靠。生产规模灵活,适于广大群众养殖经营。因此,发展池塘养鱼,可以增加整个水产生产的稳定性,也是改善城乡人民吃鱼的主要途径。池塘是养殖鱼类栖息、生长、繁殖的环境,各种增产措施,都必须通过池塘水环境,然后影响鱼类方能见效。所以,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产量的高低。提高池塘养鱼产量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早清塘、早消毒、早放养。每年1月中旬,在鱼种投放前10天鱼池水深20厘米左右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或每立方水用20—25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清整消毒(如果能全池来回搅动几次效果更好),杀灭病原微生物。选择晴天没有西北风的天气,将挑选好的优质鱼种(要点是:鳞片完整、色泽鲜艳、体质健壮、无寄生虫的鱼种)进行投放。原因是冬天气温低,鱼的活动能力差,鳞片紧密不易脱落,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可减少水霉病、赤皮病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水中病源较少,可减少病源的寄生。早放养可提早恢复鱼体的疲劳,提早适应新的养殖环境,有利于鱼种提早开食。

二、多品种的混养,增加养殖种类。池塘放养品种少,水体的利用率不高,也就白白浪费了养殖水体。由于鱼类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养殖草食性鱼类搭配滤食性、杂食性鱼类,实施草鱼、团头鲂、鲢鱼、鳙鱼、青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美国斑点叉尾鮰等品种的混养,可全面而合理地利用天然饵料,有效地利用水体空间,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维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增加产量。

三、根据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采取混放密养,轮捕轮放,大小规格鱼混养,分批起捕的技术。放养同一种鱼,分大小二至三种规格,前期鱼体小多放,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经一段时间养殖后,当大规格的鱼已达到商品规格后,捕捞出塘,降低鱼池的存鱼密度,留下小规格的鱼,得到宽畅的生活环境,充足的的饵料,生长快,增加产量。同时还可根据池塘存鱼情况补放一些夏花鱼苗,为来年的成鱼养殖培育好部分鱼种。充分发挥水种饵的潜力,这是获取高产稳产的关键所在。

四、密度适宜。根据饲料、肥料的品种、供应数量,水源条件,养鱼技术及管理水平确定放养品种与密度:青饲料来源方便应多放草食性鱼类;肥料来源方便池水肥的应多放鲢鱼、鳙鱼、罗非鱼及部分鲤鱼、鲫鱼;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好,养殖技术水平较高可提高放养量,反之就要控制放养密度了。总的来说,在决定放养品种和密度时,历年的放养效果和养成多大规格(即所要养成的目标)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早投饵、投足饵。过去习惯要到3月份后才开始投饵,主要原因是天气冷、水温低怕鱼不吃食,但实践证明,鱼类一般在冬季也摄食,只是摄食量因气温水温低而少一点,如果不投饵,就会消耗体力养份,使鱼退瘦,所以要提早投饵,保证使鱼每天吃饱吃好。制定科学的投饵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投喂饵料要新鲜、适口,投喂时不要忽多忽少,坚持看天、看水、看鱼的活动,有计划投喂各种饵料,以当天4小时内吃完为宜。不让鱼吃隔夜食,减少浪费。在水色浓、透明度低、阴雨天时,则要减少投饵量;阵雨前后应少投或不投,同时每天捞净隔夜残饵剩草,以免污染水质。坚持实行“四看四定”的投饵方法。四看:看季节、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坚持早中晚巡塘,配备必要增氧注水机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要注意观察掌握天气、水色、以及鱼的活动情况经常加入新水调节水质,加水宜在上午,最迟不要迟于下午5时。晴天傍晚不宜加水,以避免引起上下水层提前对流,反而会促使鱼浮头的发生。增氧机械的开启时间原则上也应该控制在凌晨5时至中午2时以前为宜。鱼池水质好,鱼吃食旺盛,生长快,还可减少鱼病的发生。因此,要始终保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止池水转浓发黑、变质发臭、鱼类缺氧浮头等。当水质过肥,水质浑浊,透明度小时,水深1米的池塘每亩每次用20~25千克的块状生石灰化成浆后全池泼洒,可以澄清水质,调整池水PH值,防止水质老化,同时又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和预防鱼病。水体溶氧的重要性研究表明,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对象摄食量及饲料摄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水产养殖动物要求水体中溶解氧必须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生长速度最佳。研究表明,因缺氧而死亡的鱼类占总死亡数的60%。鱼类在溶氧3毫克/升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毫克/升时增大一倍。在溶氧7毫克/升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毫克/升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5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的食欲增强抢食积极明显。草鱼在5.5毫克/升溶氧的水体生长比2.7毫克/升增肉率提高9.88倍,饲料系数降低5.5倍。

七、合理施肥。基肥最好采用有机肥,施用时间宜早,冬季干池清塘后就可合理施肥约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大约是300——500斤。有机肥在施用前,最好先将肥料封闭发酵、腐熟后再施入鱼池,这样既不会污染水质,又能较快地被水体生物吸收利用。夏季高温应停止施有机肥,改施无机肥,作追肥使用,施肥时注意肥料的性质,采取量少次多的施肥方法,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在25~35厘米为宜。

八、提高鱼病防治意识,改善水质和生态防治相结合,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一是严格消毒,坚决执行“三消”原则即鱼塘、鱼种、和食场消毒,控制池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的途径,消毒可按时间、按比例选用生石灰、漂白粉、氯杀灵、食盐等化学药品全池均匀泼洒,也可配合沸石粉等物理方法。二是应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的巡塘,仔细观察鱼进食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三是定期投喂药饵。如用大蒜素、中草药、抗生素等拌饲料投喂,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四是对池塘内所养的鱼长期进行鱼体消毒、杀虫。将杀菌、杀虫的药用棕片或编织袋捆扎成束,挂在食场附近或池塘进水口处浸泡,利用泡出的药液扩散到全池,可以起到很好预防鱼病的作用。五是下塘前草鱼要注射疫苗,下塘时用4%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0—20分钟。每月用渔用敌百虫0.2PPM或硫酸铜0.5PPM溶水后全池泼洒一次,杀灭寄生性病源。六是每年冬天捕鱼后,把池水排干,清除多余淤泥,让太阳暴晒、冰冻鱼池多日并清除塘埂杂草以达消除病虫害的目的。

总之,根据池塘养鱼的特点,加强改善生产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生产需求,有节奏地组织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指标定额的去考核分析经济实效,俗话说得好“增产措施千万条,贯穿管理一根针”,同样条件下,管理的好坏,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所以有“三分放养,七分管理”的说法。因此,饲养管理要贯穿整个养鱼的全过程,从年初鱼种放养开始,直到年底干池核产为止,都要一放就管,一管到底。这是确保池塘养鱼连年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