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浏览

稻田养鱼技术是一项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具有节水、节地、节肥(少施化肥)、除害、除虫、疏松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增加水产品,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抓好以下环节。

一、田块选择

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的田块。

二、田间工程设施

(一)开挖鱼沟。在插秧前开挖鱼沟,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稻施肥、洒药。鱼沟深度为50—80㎝,宽为50—100㎝为宜,鱼沟要与鱼凼相连,根据稻田形状和大小,确定开挖鱼沟的条数和排列形式,一般可呈“十”、“井”、“田”字形,每条沟要直,有利于排水、通风、透光。

(二)开挖鱼凼。在田角或田中央开挖深度为1—1.5米的鱼凼,形状可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

(三)加高加固田埂。养鱼稻田在插秧前结合开挖鱼沟、鱼凼,将田埂加高至50—70㎝,加宽至40—50㎝,并捶打结实,确保不会发生渗漏或塌陷。

(四)进、出水口设置拦鱼设施。养鱼稻田进、出水口开设在稻田对应角,并设置栏鱼栅,用竹篾或尼龙网等制作。

三、鱼种投放

(一)投放时间。稻田养鱼一般在栽秧后7—15天,秧苗返青后开始投放鱼种。

(二)投放鱼种及数量。以放养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规格以50—1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为好,每亩投放10—20公斤为宜。鱼种下田前可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四、田间管理

(一)人工投饵。稻田水浅,天然饵料有限,为提高稻田养鱼的产量,必须补充人工饵料,如菜籽枯、糠麸或配合饲料等。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二)用水管理。水稻生长初期,水位保持3—5㎝,让水稻尽早返青,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5㎝左右。

(三)日常管理。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关键是防漏和防溢逃鱼。因此,必须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以利于排注水畅通。稻田中田鼠和黄鳝都会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鱼,应仔细检查及时堵塞。

(四)田间施肥管理。为解决降水施肥时对鱼类造成的威胁,可采用分段间隔施肥法。即一块稻田分两部分施肥,中间相隔2天左右。施肥原则一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二是重施基肥,轻施追肥。

(五)田间施放农药管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的农药,禁用对鱼类有剧毒的农药。药应尽量喷在禾苗上,选择晴天施药,切忌下雨前施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