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转水”的应急处理方法

浏览

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池鱼在前一天还吃得好好的,只是鱼池有一股腥臭味,第二天早上发现池鱼全部浮起来了,到中午还不下去,开动增氧机也没出现好转现象,甚至几天几夜都不下去,这时就要考虑池塘“转水”了。近年来,由于这种水质的突然恶化,导致泛塘的现象屡有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什么是转水

所谓“转水”,就是指池塘的水体产氧能力、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进而引起池鱼长时间浮头的现象。养殖生产的表现:天气正常或突变,水由油绿色变成茶褐色,有时带有腥臭味,存塘鱼并不多,但出现几日几夜浮头不下沉的现象。

转水的应急处理

(1)处理转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

(2)对水源有限的池塘,可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

第一步:开增氧机

第二步:降低有害物质

①由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的“转水”,且有机物过多时:可用2.5毫克/千克“水清”等净水剂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用“氯宝抛洒剂”抛洒或“轮虫必杀”等,杀灭水底层浮游动植物。

②因藻类的大量死亡引起的“转水”:可将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剂、增氧剂联合使用。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后,可起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用量分别为2~4毫克/千克、5.6~10毫克/千克,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

第三步:肥水

肥水是转水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水质处理完后,可施“肥水素”或“肥水先锋”等肥水。因为转水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

促进斑节对虾成虾同步生长的两个关键措施

1、投饲调整法

在投饲管理上采取“先粗后精、先干后鲜、先大后小”的措施。先粗后精就是先投质量较差的饲料(如花生麸),1小时后再投质量好的饲料;先干后鲜就是先投干质饲料,1小时后再投喂鲜活饲料(如小贝类、杂鱼、蚝肉等);先大后小就是先投喂大号配合饲料,后投喂小号配合饲料。各种饲料的投喂量比例,按大小虾比例,在日投饲料中折算。大小虾的比例一般以该池虾的平均体长为界,比平均体长小1厘米以下为小虾,其余为大虾。用这种方法精心饲养一段时间(20~30天)后,池虾生长的“两极分化”现象便可以得到缓和,生长趋向平衡。

2、促进同步蜕壳

有些池虾蜕壳不正常或不蜕壳,也会引起“两极分化”。采用引淡刺激或泼茶麸水,以促进对虾正常蜕壳,同步生长,有利于缩小对虾的“两极分化”。

(1)施茶麸刺激蜕壳。茶麸能刺激蜕壳,促进生长,在盐度15‰以上的池塘,效果更加显着。一般虾苗放养后30~40天,体长达5~6厘米时便可第1次使用茶麸,以后每隔15~30天使用1次,茶麸的使用浓度为每立方水体15~30克。施用茶麸时,选择在大潮期间的上午,把池水排到最低的安全水位,然后把经粉碎浸泡12小时以上的茶麸全池泼洒,施茶麸后3个小时左右灌进新鲜海水,第2天池虾便会大部分蜕壳。

(2)引淡刺激蜕壳。引进淡水或较淡的海水入池,使池水盐度在短时间内下降2‰以上,可刺激池虾蜕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