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佛特星系

浏览

星系核有强烈活动的旋涡星系,1943年由美国天文学家塞佛特发现。它们的特征是:

(1)有一个小而亮的恒星状核。

(2)核的光谱显示有很宽而且是高激发、高电离的气体发射线和OⅢ、OⅡ、NeⅢ等禁线,这在正常星系的光谱中是看不到的。

(3)有较强的光度和很蓝的连续谱。

现已观测到100多个塞佛特星系。有很多星系,原认为是马卡良星系和N型特殊星系,但经过光谱分析,发现是塞佛特星系。这类星系的连续谱有很快的变化,时标为几个月,然而发射线却经常不变。这表示星系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区域产生非热连续谱,而在外面是一个很大的产生发射谱线的区域。由于受中心源的激发和电离,同时受中心源的辐射压,外围区域中的电离气体以每秒几千公里的高速向外运动。中心区域发出的高能电子和质子,在磁场中产生同步加速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从而产生强的红外线X射线以及射电辐射。发射线区域中的尘埃粒子也会产生很强的红外辐射。塞佛特星系可分为两类:Ⅰ型塞佛特星系具有很宽的氢巴耳末线翼;Ⅱ型则无明显的翼。Ⅰ型的光谱与类星体的相似,最暗的类星体常常在最亮的塞佛特星系光谱内,因此人们常把塞佛特星系称为“微类星体”。Ⅱ型塞佛特星系的形态与Ⅰ型不同,它们大多数没有完整的旋臂,而有明显的喷射物,很可能是经过剧烈爆发后的产物。研究塞佛特星系,在了解星系核的活动及其对星系结构、演化的影响方面,在探索星系核能源和红移的本原方面,都很有意义。

塞佛特星系NGC 4151  外面有旋涡结构,中心有剧烈活动的恒星状亮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