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狂蝇

双翅目狂蝇科的 1种。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主要为害绵羊,病羊的症状为流脓性鼻液、打喷嚏、呼吸困难等。此虫在中国西北、内蒙古、华北和东北等地区较为常见。

成虫体中形,淡灰色,体长10~12毫米,全身密被绒毛,外形似蜂。头大,黄色,复眼小,相距较远,触角短小呈球形,位于触角窝内,触角芒裸,头部和胸部具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小结。翅透明,中脉末端向前方弯曲,与第4+5径脉愈合,形成封闭的端第五径室,这是狂蝇科的重要特征。腹部具有银灰色与黑绿色的块状斑(见图)。一龄幼虫,体长约1毫米,淡黄色,体表丛生小刺。三龄幼虫体长约30毫米,各节背面具黑棕色横带,背面拱起,腹面扁平具小刺,后端平截并凹陷,具2黑色的气门板。

图

羊狂蝇生活史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期。成虫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现,尤以夏季为盛;雄蝇经交尾后很快死亡,雌蝇受精后,待体内幼虫发育。在晴朗的天气下,飞翔更为迅速,寻找寄主,袭击不备之羊,迅速产子于羊鼻孔内或周围,每次产幼虫30~40个,每头雌蝇在数日内能产600只幼虫。 刚产下的一龄幼虫活动能力很强,爬入鼻腔固定于鼻粘膜上,并向鼻腔深处爬动,达到鼻腔、额窦或鼻窦内,少数进入颅腔,经9~10个月发育为三龄幼虫。 翌春幼虫从固着部逐渐向鼻孔爬出,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地入土或羊粪堆内化蛹,蛹期1~2个月后羽化为成蝇,成蝇不取食,寿命不超过20天。患羊可用敌百虫来治疗。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