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

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又名桃蛀野螟、桃蠹螟、桃蛀虫。果树害虫,主要为害桃,也为害向日葵和玉米等。成虫体长12毫米左右,翅展22~25毫米。体、翅黄色。前翅、后翅和体背有黑色斑块。腹部末节被有黑色鳞片,但雌蛾极少。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暗红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5~28毫米。体色暗红,各体节均着生一定数目的黑褐色毛瘤。蛹体长10~15毫米,红褐色。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以及南方各省(自治区),以河北至长江流域以南的桃产区发生最为严重;也见于大洋洲以及朝鲜、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寄主植物除上述为害对象外,还有梨、李、板栗、蓖麻、柿、石榴、枇杷、柑橘、无花果、樱桃及高粱、棉等。在中国北方各省每年发生2~3代,向南代数增多。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遗株、树皮缝中或种子内越冬。成虫夜间羽化,有取食花蜜和趋光、趋化的习性。白天静止在叶背,傍晚产卵。在桃上主要产在果实表面;在向日葵上主要产在花盘蜜腺和萼片尖端;在高粱上喜产在正在抽穗扬花的穗上。幼虫蛀入果实内部将果实及种子吃空。

防治措施主要有:在各代成虫产卵期可喷洒对硫磷、西维因或甲胺磷,在果实成熟期用敌百虫或敌敌畏;拾毁落桃,提早摘除虫蛀桃;及早处理向日葵遗株、落叶和其他越冬寄主等。

图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