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

胡麻科(Pedalia-ceae)胡麻属一年生草本。又名脂麻、胡麻等。种子富含脂肪,为重要油料作物之一。(见彩图)

芝麻 起源和分布

芝麻起源于非洲,经地中海、中亚细亚传入印度,后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中国古代文献中就已见狗虱、方茎、油麻等芝麻的别称。

全世界芝麻栽培总面积约 670万公顷,印度约占其中的33%,中国约占13.5%。栽培面积较大的还有苏丹、缅甸、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国。中国芝麻主要分布于北纬27°~35°、东经110°~120°之间。自黄淮平原经南阳盆地,与汉水流域、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相连接的地区,为中国芝麻的集中产区,约占全国芝麻总面积的70%。栽培面积较大的还有赣江下游和鄱阳湖沿岸地区、河北省南部、辽宁省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中国芝麻的总产量现居世界首位。

形态和特征

主根入土1米左右,须根绝大部分分布于耕作层中。茎直立,高可达 2米,四棱、中空,密生长茸毛,并有腺体分泌特殊香味。单杆或分枝。多分枝类型的一级分枝可达10条以上,并有二级分枝。叶片完整或有深浅不同的裂片,全缘或有缺刻,对生或上部互生,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花1~3朵着生于叶腋,单杆型多为3花簇生,分枝型多为单生,唇形花冠带紫色或白色,雄蕊4枚,单唇花柱柱头2裂,双唇花3或4裂。根据花唇和柱头可判明蒴果的棱数。蒴果有 4、6、8棱之分,是识别品种的标志,个别品种有多棱或混生现象。4棱蒴果有种子约70粒,6、8棱蒴果可达100粒左右。多棱品种单株蒴果往往少于少棱品种。蒴果成熟时有的易开裂,也有闭合(图1)。种子扁椭圆形,种皮有白、黄褐、灰黑或黑色等,并有光滑和粗糙之分。千粒重3克左右。

芝麻蒴果及其横切面

芝麻为喜温短日照作物,需积温2500~3000℃。自低纬度地区引种的品种会延长生育期;自高纬度地区引种的品种则早花早熟,产量降低。

类型和品种

根据分枝习性,芝麻一般分 3大类型(图2):

(1)单杆型。植株基本上无分枝,株高可达2米左右,一般每1叶腋着生3个蒴果,节间短,蒴果密集,多为8棱。

(2)多分枝型。植株高大,可达2米以上,主茎有6~10条一级分枝,并有二级分枝。节间长,每1叶腋着生1个蒴果,均为 4棱。

(3)少分枝型。为中间型,株高1.5米左右,主茎基部有3~5条一级分枝,很少有二级分枝。

图 栽培管理

宜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播种期因品种而异:春芝麻多在5月初,夏芝麻在5月下旬至6月初,秋芝麻在7月。中国芝麻栽培面积的70%以上为夏芝麻。种子出苗时顶土力弱,播前需精细整地。播种深度一般3厘米左右。适宜出苗的土温为18~20℃,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出现4~5对真叶时定苗。单杆品种每亩8000~15000株,分枝品种每亩5000~8000株。生长时期最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苗期遇旱叶片萎蔫,幼苗老化,生长缓慢,结果少而种子不饱满;遇渍则幼苗黄化,甚至死苗。每产100千克种子约需氮 7~9千克、磷2.2~3千克、钾5~10千克。苗期吸肥较少,现蕾期后吸肥渐增,至初花盛花阶段吸收达到高峰。施用有机肥和磷、钾化肥作底肥。苗期或始花期追施氮肥和根外喷施磷、钾肥,均能显著增产。植株转黄落叶,或植株下部蒴果开始炸裂、种子转成品种所特有的颜色时即可收获。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7%。忌连作,一般每4年轮作1次。

中国芝麻病害有茎点枯病、枯萎病、青枯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真菌性角斑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桃蚜和芝麻天蛾。

用途和加工

种子含油50~60%。白芝麻含油量高于黑芝麻。前者多供榨油用,后者多作药用或作糕点糖果的辅料。中国的小磨麻油品味芳香,烹调上视为珍品。芝麻油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45%左右,亚油酸40%左右,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对延缓老化、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良好作用;还可用作人造漆、肥皂、香精等的工业原料。种子含粗蛋白20%左右,最高可达27%。芝麻酱为美味调料。中医学上以黑芝麻入药,功能补肝肾、润燥结。饼粕为优质肥料和牲畜精饲料。茎、叶和花均可提取芳香油。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