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血症

血钠过高的现象。正常血钠浓度为130~150mmol/L,机体可通过口渴索饮和将尿浓缩来防止高钠发生,当失水过多或摄盐过多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时,血[Na+]增高;血钠高于150mmol/L时,即称为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时细胞内液容量减少,脑细胞最易受累。可致各种神经系症状,甚至引起颅内出血或造成后遗症。绝大部分高钠血症由失水所致,这常称为高渗性脱水。由摄Na+过多引起者临床罕见,常与意外事件有关,如误将食盐当糖喂婴儿时,此时病人常无脱水或伴血容量过多,但若发生高渗性利尿,则可转变为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病人,多数体内仍有缺钠,只是失水相对多于失钠。

病因

基本原因如下:

摄水过少

口渴是防止高钠血症的重要机理,病人意识不清时失去口渴感觉,婴儿不能表达口渴,若不注意供给足够水分,可致高渗性脱水。

水丢失过多

最常见、失水途径有:

(1)胃肠道如急性吐泻时,粪便失水多,失盐少,容易引起高渗性脱水。

(2)皮肤、肺,环境高温、病人高热或肺通气过度等均可使汗或不湿性水的蒸发增加。

(3)肾:如垂体或肾性尿崩症,用利尿药,脱水药后尿量过多。

摄盐过多

如溺水时吞入大量海水,误将食盐当作糖加入婴儿奶中。更多见的是静脉输液时钠浓度过高,如病人丢失低渗体液,却用等渗含钠液补充。

临床表现

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细胞内脱水

当细胞外液Na+浓度增高时,为了维持细胞内、外液间的渗透平衡,细胞内水外渗,引起细胞内脱水,这是高钠血症的基本改变。临床上首先表现烦渴,并可发生超高热(体温达40℃以上)、口腔粘膜干燥及无泪等。脑细胞脱水,则表现意识障碍,烦躁,颈强直,严重时出现角弓反张、肌震颤、局部或全身抽搐:甚至留有后遗症。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脑细胞紧密相连,血、脑之间几无间质存在,脑细胞脱水时,水直接流入血循环。由于脑组织密闭在颅腔内,脑细胞皱缩可使颅压降低,而心脏泵血压力未变,结果可致脑血管扩张;严重时可引起脑出血或血栓形成。

急性高钠血症症状常较严重;慢性高钠血症时,细胞能产生新的溶质,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以提高细胞内渗透压,减少细胞内、外液间的渗透压梯度,使细胞脱水减轻,因此有时血[Na+]很高而症状却不明显。

细胞外液溶量改变

由于病因不同,可有以下不同改变:

(1)单纯失水时,细胞内、外液失水之比,等于其容量之比,即2:1。如患者失水量为90ml/kg,则细胞内液失水60ml/kg,外液失水仅30ml/kg,故细胞外液脱水症状,如循环不良、尿少、眼窝下陷等均不明显。

(2)丢失低渗液,可视为丢失部分等渗液及部分纯水。等渗液丢失仅引起细胞外液脱水,纯水丢失的1/3量失自细胞外液,因此病人可有细胞外液脱水的表现,但由于细胞外液高钠时,细胞内水外渗,使细胞外脱水被部分纠正,因此细胞外液脱水症状相对较轻。

(3)盐中毒细胞外液容量增多,可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高血钠可致高渗性利尿,但尿钠浓度均低于血[Na+],并不能纠正高钠,最终可引起高渗性脱水。

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

Na+可增高神经肌肉应激性,高钠血症时病人肌张力常增高,腱反射亢进。

治疗

从表面看高钠血症只需给水即可解决,但给严重高钠血症病人迅速输入5%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内液渗透压仍高,水可进入细胞内,有时反可引起脑水肿,使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尤其是慢性高钠血症患者。这是高钠病人常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惊厥,甚至死亡的原因。

合理的治疗原则是:

(1)输入液体张度不宜过低;

(2)可供部分钾盐,这既可提高输入液的渗透压,又不增加钠负荷,而且钾可进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脱水的纠正;

(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单纯失水的治疗

轻症者只需多饮白水。重症者可用1/4~1/8张含钠液,基中氯化钾,使其浓度为加0.15~0.3%,葡萄糖浓度以2.5%为宜。这样的溶液实际上相当于生理维持液,电解质张度约为1/3~1/2张。累积损失可在2天内补足,即每天输液量为:1/2累积损失加每日生理需要液量。按此输液量均匀输入,共2天。

丢失低渗液所致高钠血症的治疗

应首先设法恢复血循环及尿量,可较迅速地给1/2~2/3张液约20~30ml/kg,无尿时也可输白蛋白或血浆。若病人循环良好或已恢复,可按上节方法补液。

盐过多患者的治疗

可用利尿药(如速尿)促进体内Na+的排出,但利尿必将带出更多的水,使血[Na+]更增高,因此需同时输入低渗液,如1/3~1/8张电解质液,输液量及速度应根据利尿多少而定。盐中毒严重或伴肾功能不良时,需采用透析治疗。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