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

对危重病人进行的特别的医疗护理措施。

危重症医学是医学领域内一个较新的分科。监护中心(ICU)是分级护理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长足进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特殊病房。其突出特点是配备先进监护仪器和加强集中医疗护理。20世纪50年代初,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初期形式的ICU;1960年代始,病房的护理工作已划分成重点、一般和恢复区。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现代技术与医学实践的进一步不断结合,更加完善的ICU相继在各国的医院或医疗中心建立起来。随着ICU的继续发展,其他各分科或专科,如心脏、创伤、烧伤、儿科、妇产科等学科的ICU也陆续出现,从而使当代各科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过去20年中,重症监护取得了飞快的发展,病死率显著下降,并且还在继续下降。

ICU的布局设计

ICU应在医院内的适中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途中运送病人的时间。放射科的临床化验室应与ICU接近,以利病人检查。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会议室、医生及护士值班室、储藏室、更衣橱等辅助设施,均应设在ICU内或其近旁。有专设的小化验室,可随时检测血气、pH值及渗透压等需频繁监测的项目。

ICU的床位数一般占总床位数的1~4%,但决定床位数的因素往往与收治病人的病种危重病发病情况以及外科手术(主要是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及肿瘤外科等)开展的情况等有关。为了处理好必要隔离的病人,应以约1/4的ICU床位作为单间隔离床。另外,应设一大单间病室,即所谓的中期监护病室(IMCU)以接收由 ICU转来的病情较稳定但仍需一定监护的病人。

护士中心站的位置应当适中,从中心站可以观察到所有的床位。中心站应有报警记录系统。病房两侧要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每个床单位的墙壁上要配备中心供氧的输出口 3个、空气输出口2个、真空吸引接口4个及电源插座14个。床头上方的墙壁上需安装一突出的支架作为放置监护仪输液泵等之用。此外,还应配备有护士通话系统及报警系统。床左侧配床头柜一个,内装所需棉织品及一些特备的医疗用品。床周设活动围帘,必要时可拉上使病人能有一单独的环境。每个床位正上方的天花板最好装设悬吊输液瓶用的U形滑道

ICU内应备有两个急救推车、一台手提式X光机、一台心电图机、足够数量的各种监护仪、呼吸机及输液泵等。

ICU的人员组织

取决于医院的大小、性质、人力和财力状况以及教学、科研活动的活跃情况等。下面介绍的是中等规模的教学医院ICU的概况:

(1)医师:各级医师人数与床位数的比通常为 1:1。一般有主治医师3~5名,其中两名负责正副主任工作。住院医师4~6名,定期轮换。专科研究人员 3~6名。ICU的主治医师是完成住院医生训练后经过2~3年专门培养的急救监护学家,在ICU培训阶段,还要接受麻醉科、心脏科、肺科及耳鼻喉科等方面的训练。

(2)护士:护士总数与床位数的比应为2.5~3:1乃至4.25:1。设一名护士长,每一班各另有一名助理护士长。护士长及助理护士长需有2年以上的ICU工作经验。正规护校毕业的护士经过 2年以上的一般临床护理工作及手术室工作才有条件做ICU护士。初到ICU的护士必须经过六个月的实习辅导和理论学习才能独立工作。一个危重症患者至少有一个护士护理;两个病情较稳定的患者可由一个护士护理;病情好转且稳定后,一名护士可护理3个患者。在ICU内,一名护士通常护理3~4个病人。

(3)呼吸治疗室:呼吸治疗是ICU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是抢救病人最关键的一环。因而ICU内最好配备经过专门训练的呼吸治疗师2~3名,负责氧气治疗、人工呼吸通气、呼吸机的维修与保养、胸部理疗、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及雾化药物治疗等。

(4)技术员:应有熟练的技术员随时保养与维修 ICU内复杂的监护仪及治疗仪。

(5)其他:根据需要设秘书、一定数量的助理员、卫生员、清洁工等辅助人员。

ICU的监护

ICU内收治各种危重症患者,不同的患者往往需要重点不同的监护治疗,因而不可能制订一个适合每个病人的,统一的ICU监护方案。但ICU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情危重,除特殊监护外,都需要起码的基本日常监护,即一般监护。

一般监护

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心电及呼吸;至少每小时记录呼吸率、血压各一次;每2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一次;严格记录出入量;每8小时测尿比重、尿常规及酮体一次,检查粪便潜血一次;每日精确测量体重一次,并精确记录热卡入量一次。

特殊监护

因病情而异:

(1)血管内插管病人的监护:每日更换导管冲洗液、静脉输入液、输液管及敷料。更换敷料时应检查导管部位是否有感染征象。若长时间置放导管,至少每 3日自导管取样作细菌培养一次。凡中心静脉、动脉或肺动脉置放导管的患者,发热至38.5℃以上,应作周围血培养,并由每个导管另取血作培养。若患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或血培养阳性,要拔掉感染的导管。若仍需插导管,则需更换导管,重新插管。拔除动脉、中心静脉或肺动脉内的导管时,导管尖端部位均应取样送培养。插入动脉、中心静脉及肺动脉的导管,管路各连接处均应用旋锁接头,以防其意外脱落引起出血及气栓。

(2)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的监护:需用适当方法固定口气管插管、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套管,并需将肢体约束固定。及时清除插管或套管内的分泌物,至少每两小时吸痰一次。至少每周检查气管内吸取物,作革兰氏染色细菌及敏感试验两次。

(3)腹膜透析病人的监护:为防止感染,放置导管应在手术室内进行。要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应每日更换一次,换时戴手套及口罩,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技术。更换引流管时,引流液要作细胞计数、分类、革兰氏染色及细菌培养,以观察有无腹膜炎发生。透析液用高渗葡萄糖时,每两小时测血糖一次。用无钾透析液以降低血钾时,每4小时应测血钾一次,直至血钾正常为止。血钾正常后改用含钾透析液时,血钾测定次数可减少。若透析液量过大,可引起过度腹胀,致血压上升及呼吸功能不全,应注意观察。

(4)昏迷病人的监护:严密监护神经精神状态(见昏迷)。

隔离技术

需隔离的病人有两类:一类是传染病患者,对他人有传染性;另一类本身无传染性疾患,但因病而易受感染。危重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技术和处理与一般传染病时相同。至于本身无传染性疾患而需保护性隔离的危重症患者是ICU内的特殊问题。严重烧伤(面积>15%,二度或三度烧伤)、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特别是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需保护性隔离。最好将保护性隔离区与传染病隔离区分开。若因条件所限只能用同一隔离区,则同一护士不能护理两种需要隔离的病人。

参考书目
  1. 郭大任主编:《儿科危重症监护治疗技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1988。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