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

化脓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腔内积脓。多继发于肺部、食管、气管、胸椎、膈下病变及全身败血症或因脓毒症的脓毒栓子转移到胸膜所致。过去急性脓胸的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多见,近年来则以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慢性脓胸是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经过数月后即形成慢性感染,如结核性、阿米巴性、放线菌性脓胸;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胸部盲管性外伤;胸腔内存贮有弹片、骨片、衣物残屑;或胸外手术后遗留纱布于胸膜腔内等。临床表现有剧烈胸痛、高热、寒战、气短、呼吸困难、紫绀等。

脓胸多继发于肺部炎症,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波及胸膜;食道气管瘘、胸椎旁寒性脓肿穿入胸腔;膈下脓肿或阿米巴肝脓肿经纵隔穿入胸腔;也可是胸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全身败血症、脓毒症栓子的转移所致。

造成脓胸的致病菌过去多为肺炎链球菌、结核菌、链球菌等。目前因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这些细菌引起的脓胸已少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源性厌氧菌、产气杆菌引起的脓胸渐增多。本病男性患病多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急性脓胸时胸膜充血、水肿、渗出为浆液性以后变为脓性、胸膜上有一层纤维素而失去光泽。慢性脓胸沉着在脓腔的纤维素,初期尚易与胸膜分离,随着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侵入,使纤维层日益增厚,逐渐机化形成瘢痕,厚度可达数厘米,紧束肺脏而不能扩张,脓腔不能闭合。

造成急性脓胸的原因是延误诊断或治疗方法不当,使肺炎的治疗迁延不愈,发生胸腔感染而变成脓性。故多见于胸部原来病变症状已减轻,再次出现恶寒、高热、胸痛、体重减轻、白细胞数再度增高,提示并发了脓胸。

脓胸侧有积液体征,呼吸运动减弱,全胸或肺下部叩诊呈浊音、语颤、呼吸音消失或减弱,纵隔可推向健侧。脓气胸时则胸下部叩诊呈浊音、上胸部为鼓音,局限性脓胸、包裹性脓胸局部可有体征,如扣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叶间裂脓胸及纵隔面脓胸多无阳性体征所见。X射线检查少量积脓仅见肋膈角变钝,中量积脓可见患侧下胸部从腋下部向内、向下呈弧形致密阴影,膈肌被遮掩,大量时患侧呈均匀浓密阴影,气管、心影、纵隔向健侧移位。脓胸也呈局限的包裹性,叶间或存留在肺下缘及膈之间的肺底部。

急性脓胸时,控制全身及脓腔感染,消除中毒症状,尽早排脓促使肺复张,关闭脓腔。抗生素使用应针对病原菌选用有效抗生素肌注或静滴。局部穿刺排脓,早期脓稀可每日或隔日穿刺抽脓后注入抗生素。脓胸存在二周以上者,脓液变稠不易吸出,可行闭式引流(插橡皮管或硅胶管到脓腔内排除胸腔脓液),排脓后注入抗生素,脓胸伴发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急性腐败性脓胸要切开引流或行早期修补消灭感染来源。

慢性脓胸是急性脓胸发病后迁延三个月未治愈者,结核菌、放线菌或溶组织阿米巴所引起的慢性脓胸多见。肺脓肿、肺外伤、感染的肺大泡破入胸腔,引流管、纱布、枪弹等在胸腔内存留形成异物。此外急性脓胸引流不充分也是造成慢性脓胸原因。若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时,则咳嗽、咯痰增多,时有血痰,尤其在改变体位时咯痰量增加。慢性脓胸在 X射线呈浓密阴影,膈上升,肋间隙狭窄,胸膜增厚、收缩使胸廓变小,纵隔向患侧偏位,胸膜上可见钙化。

对慢性脓胸应检查结核菌、放线菌、真菌、阿米巴原虫及其他致病菌。疑有胸膜支气管瘘者可以向胸腔内注入美蓝或行支气管碘油造影加以证明。

慢性脓胸病人多有长期消耗,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故治疗首先要改善病人一般状态,提高抗病能力;排除造成慢性脓胸原因,消灭脓腔,恢复肺功能。改善全身状态可用高热量多种维生素饮食。针对病原采用或调整抗生素。改进脓胸的引流,调整引流管位置或选用其他部位另行插管。保守治疗不愈者可行手术治疗。胸膜外纤维板剥脱术(胸膜纤维板增厚,行剥脱术使肺复张,促使脓腔闭合)。胸膜肺切除术,肺内有不能恢复病变,如慢性肺脓肿或结核合并支气管狭窄,则手术将纤维胸膜与肺一并切除。

脓胸系继发性感染引起,故积极治疗肺炎、肺脓肿及肺部其他化脓性感染;严密手术的消毒和止血,是防止发生脓胸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