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

临床常用的化验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间接了解消化系统的病理现象和功能状态。粪便检查包括:

肉眼观察

正常人排出的粪便量随食物种类而变化,一般每日大约100~300g。当消化或吸收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时,粪便量常增多。正常的粪便为黄褐色或棕褐色的成形便,当肠道有炎症时,粪便常不成形或稀便,内含脓血和粘液,脓血多少与炎症的轻重有关,常见于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霍乱或因其他原因而引起小肠分泌异常时,可出现大量水泻。

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或肝硬变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疾患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可呈黑色如柏油样。痔疮、结核肿瘤及息肉等疾病可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粪便带鲜血。

当发生梗阻性黄疸时,肠道内胆汁减少或缺如,粪便可呈灰白色。患直肠肿瘤时,因直肠腔变窄,粪便外形可能变细或呈扁形。肠道内有蛔虫、绦虫、蛲虫等肉眼可见的寄生虫时,虫体可随大便排出体外。

显微镜观察

将新鲜粪便少许在载玻片上与生理盐水混匀后,涂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寄生虫卵、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红细胞、白细胞等。

检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时,除粪便标本必须新鲜和立即送检外,还应注意保温,否则会影响检验的结果。有时一般粪便涂片不能发现寄生虫而临床高度怀疑有肠寄生虫时,可用饱和盐水漂法或清水沉下法等集卵法,以提高阳性率。检查血吸虫卵时,还可用毛蚴孵化法,以助诊断。

结肠炎、痢疾、直肠或结肠癌、痔疮出血及结肠息肉出血等疾病时粪便镜检可见红细胞。炎症时,除红细胞外,还有较多的白细胞,炎症越重,白细胞的数量越多。

肠道有寄生虫时,粪便内常可见到寄生虫卵或包囊。

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或小肠吸收功能不良时,粪便中脂肪含量增多,粪便涂片经苏丹Ⅲ染色后,脂肪球呈红色,在低倍显微镜每视野超过6个脂肪球时,提示有脂肪吸收不良。这是一项检验消化或吸收功能不良的简便方法,但敏感性差。

潜血试验

消化道出血量较少时,粪便的外观可无明显异常,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均不能辨认,须用化学方法才能检测出来。潜血试验的原理是血红蛋白有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能将过氧化氢分解而释放出氧气,后者将联苯胺或愈创木氧化而显蓝色,显色越快越深,提示粪便内含血量越多。潜血试验不能区分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当服用铁剂或食用动物血、瘦肉或大量绿叶蔬菜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为了排除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在作潜血试验前,最好禁食上述食物3天。

细菌学检查

临床拟诊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肠炎或其他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时,应作粪便细菌培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致肠道菌群失调或伪膜性肠炎时,粪便涂片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可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对诊断和治疗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