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

呕吐不止、不得小便为临床表现的重危病证,为种种肾脏病后期的转归及主要死亡原因。其症状很多,涉及全身各个脏腑,病机亦颇为复杂,既有气血阴阳虚衰的一面,又有湿邪、水气、瘀血、痰浊壅阻三焦的一面。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指出:“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是后世确定关格病名的依据。西医的尿毒症可参考此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慢性肾脏疾病迁延日久,由肾及脾,导致全身各脏腑虚损,气血亏耗,阳损及阴,最终阴阳俱虚;又因虚致实,阴浊湿邪,充斥三焦,进一步耗损本已不足的正气,引起升降乖逆,壅闭肺气,蒙蔽心神,内动肝风,或耗竭命火,或劫烁真阴,终至呕逆不食,少尿或无尿,或痰声漉漉,呼吸迫促,或手足,或水肿,或肢冷汗出,或咯血呕血,或心悸胸痛,或烦躁狂乱,甚至昏迷不醒,见证纷繁。正虚邪实是其病机的关键。

辨治

关格牵涉面广,正虚至极,邪实又盛,处理不易,病死率极高。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少学者对关格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大量实践,采用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早、中期患者可获改善症状,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酐,延缓肾衰进展的治疗效果。关格常见以下证型:

(1)脾肾气虚。证见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呆,腰膝酸痛,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沉弱。治宜健脾补肾,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仙茅淫羊藿、巴戟。易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加枸杞子、油松节

(2)脾肾阳虚。除上述倦怠乏力、食少、腰膝酸痛症状外,尚见形寒肢冷、大便稀溏、水肿。治宜温肾健脾,常用实脾饮加减。

(3)气阴两虚。证见面色少华,短气乏力,腰酸膝软,口干,手足心热,尿少,舌淡,苔少,脉细弱。治宜益气养阴,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党参、黄芪、枸杞子、当归、紫河车、冬虫夏草。

(4)肝肾阴虚。证见头晕,咽干,口渴,手足心热,乏力,腰酸,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枸杞子、菊花、杜仲、桑寄生

(5)阴阳两虚。证见精神萎靡不振,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但饮水不多,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尿少而黄赤,舌淡,舌尖红,脉沉细。治宜阴阳两补,常用金匮肾气丸加龟甲、麦冬、仙茅、淫羊藿、紫河车、冬虫夏草。

(6)湿浊犯胃。证见恶心呕吐,腹胀,不思饮食,小便少,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和胃化浊,常用温胆汤加苏叶、砂仁。口苦、舌红加黄连;呕吐不止者,可先服成药玉枢丹;如兼见大便不通、腹胀者,用温脾汤加减。

(7)痰浊壅肺。证见咳嗽,气急,痰声漉漉,舌淡,苔滑,脉弦滑。治宜温肺化痰,常用六君子汤加细辛、五味子、干姜。肾病及肺,痰盛气脱,息微气短,大汗不止者,用生脉饮益气救脱,加吞猴枣粉化痰。

(8)肝风内动。证见尿闭神昏,烦躁不已,眩晕,头痛,四肢发麻,或颤抖不止,舌体颤动或卷缩,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宜平肝熄风,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

(9)热入营血。证见面赤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绛,脉细数。亟宜凉血开窍,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配吞安宫牛黄丸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10)痰蒙清窍。证见昏迷,烦躁,痰鸣,面色青灰,舌苔腻,脉沉弦。治宜豁痰开窍,常用苏合香丸,化开加姜汁灌服。阳气欲脱。证见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厥冷,无尿或少尿,舌淡,脉微细。急宜温阳固脱,常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或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关格的临床治疗除辨证分型论治外,还有一些有一定疗效的专方专药。如内服方有温肾解毒汤、加味温脾汤、加味二仙汤、参芪麦味地黄汤等;灌肠药有大黄、牡蛎、蒲公英、红花、槐花、熟附子等。依当前中医治疗水平,关格病在早中期,尚可图救。晚期预后多不良,患者仅可依赖血液透析等方法维持生命,终至正气耗竭而死亡。故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有肾病的患者,尤须积极治疗,并注意饮食起居。关格病患者应绝对卧床,进食以高热量、高脂肪、低蛋白(蛋白的摄取应有医师指导)、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者为宜,有水肿、尿少、高血压者应饮食低盐,无水肿及心功能不全者盐和水分不必严格限制。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