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节

概况

异名:黄松木节(《圣惠方》),油松节(《药材资料汇编》),松郎头(《药材学》)。

基源:为松科松属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等的枝干的结节。

原植物:作药用的松节通常有3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又名短叶松(《中国植物志略》),红皮松(河北),短叶马尾松、东北黑松(《东北木本植物图志》)。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又名青松、山松、枞松(广西、广东)。云南松P.yunnanensis Franch.,又名青松、飞松、长毛松(云南)。

历史:松属植物入药,始载于《本经》,所载松脂,列为上品。古代所说的松往往包括本属多种植物。《植物名实图考》载:“关东松,枝干凌冬翠碧,结实香美,子为珍果……。凡北地,松难长,多节质坚,材任栋粱,通称油松,盛夏间油即谥出。”其中所载“结实香美,子为珍果者”系指红松(P.koraiensis),所指北地松系为油松。

形态:油松为常绿乔木,高达25m;树皮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大树的枝条平展或微向下伸,树冠近平顶状;枝轮生,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或淡灰黄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芽红褐色。针叶2针1束,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丝状缺裂,两面具气孔线,树脂管5~8个或更多,边生,叶鞘宿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下部聚成穗状。球果卵圆形,径4~10cm,成熟后常宿存树上数年之久,暗褐色;种鳞的鳞盾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刺尖;种子长6~8mm,种翅长约10mm。花期4~5月,球果于第2年10月成熟。(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11页.图622)

生境与分布:油松为中国特有树种,生于海拔100~2600m地带,喜干冷气候。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和四川等地。

马尾松与油松的主要区别:常绿乔木,高可达45m;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枝条每年生长一轮。针叶2针1束,细柔,长12~20cm,树脂管4~7个。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直径2.5~4cm,成熟后栗褐色;种鳞的鳞盾平或微肥厚,微具枝脊,鳞脐微凹,无刺尖;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种翅长1.6~2c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09页.图619)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云南松与油松、马尾松的主要区别:常绿乔木,二、三年生枝上的鳞叶常脱落;针叶通常3针(稀2针)1束,柔软,长15~25(~30)cm,宽约1.5mm,树脂管4~6个,边生与中生并存。球果圆锥状卵形,长6~ 11cm,成熟时张开,基部宽,有短柄;鳞盾肥厚,稍平或隆起,间或反曲;鳞脐微凹或微凸,有短刺;种子褐色,近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长4~5mm,种翅长12~14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13页.图625)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面及贵州等地。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生药

采集: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经过选择修整,晒干或阴干。药材产于中国松树分布区。

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圆形或长方形的块状或片状,长6~10cm,厚1~3cm,也有较小的不规则碎块;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深裂纹,绕节的四周开裂。木部黄色或淡棕色,可见年轮纹理,富含油脂。质坚硬,有松节油气,味微苦。以个大、红棕色、油性足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劈碎,洗净,浸润透(或蒸软),待软切片,晒干。

化学性质

油松的松节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α及β-蒎烯,两者共占90%以上,另含少量左旋-樟烯、二戊烯等,还含树脂。

马尾松松节的挥发油主含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3-Carene),还含少量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和柠檬烯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11。

药性

性味:苦,温。 ①《别录》:“温。” ②《滇南本草》:“平,微酸。” ③《纲目》:“苦,温。” ④《医林纂要》:“苦、辛,温。” ⑤《本草再新》:“甘、苦,温。”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阳明、少阴、足厥阴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转筋挛急,脚气痿软,鹤膝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①《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②《日华子本草》:“治脚软骨节风。” ③《本草衍义补遗》:“炒焦治骨节病,能燥血中之湿。” ④《滇南本草》:“行经络,治痰火,筋骨疼痛,湿痹痿软,强筋骨。” ⑤《本草通玄》:“搜风舒筋。” ⑥《分类草药性》:“治鹤膝风,通气和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松节散(《圣惠方》)治从高坠损,恶血攻心,胸膈烦闷:黄松木节150g(细锉),用童子小便、醋各100ml,于砂盆内以慢火炒,滴入童便和醋,炒干研为散,每服6g,热童便调下。 ②松节汤(《医学入门》)治脚气入腹,心腹胀急,烦躁肿痛:松节(炒黄)、桑白皮、苏叶各30g,槟榔1g,甘草15g,加灯芯20根、生姜2片、童便1g,水煎服。 ③槐白皮散(《圣惠方》)治齿风,疼痛不止:槐白皮、地骨皮、松节(锉)各30g。上药,捣筛为散,每用15g,以浆250ml。煎五七沸,去渣,热含冷吐。

单方应用:①《圣惠方》:“治牙齿历蠹,齿根黯黑:松节烧灰揩之。” ②《补缺肘后方》:“治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松节1500g,净洗,锉之,以水6000ml,煮取3600ml,以渍曲;又以水4000ml煮渣,取2000ml,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 ③《秘宝方》:“治转筋挛急:松节30g,锉如米大,乳香3g。上药用银石器慢火炒焦,存一、二分性,出火毒,研末,每服3~6g,热木瓜酒调下。” ④《百~选方》:“治反胃吐食:松节煎酒细饮之。”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松节,松之骨也,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气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此立痊。倘阴虚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