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婴儿及中青年,好发于头面部及其他皮脂溢出部位。皮损特点为有干燥或油腻鳞屑覆盖的淡红色斑片,或为渗出结痂性红斑,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发病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伴发糠秕孢子菌等的感染所致。

皮脂溢出使皮肤油腻发亮,特别是头皮多脂,鳞屑较多,这是本病发生的基础。皮脂溢出可能与先天性脂溢性素质及雄激素水平有关。皮炎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与正常存在于皮肤上的菌群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在皮脂溢出的有利环境下大量繁殖有关。出汗过多和情绪紧张可使本病加重,高脂饮食、嗜酒和维生素B缺乏亦可能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本病一般始于头皮,然后自上而下地波及眉和眼睑、鼻唇沟及耳后,严重时可累及胸骨上部、腋下、脐部和腹股沟及外阴部。初发皮疹为以毛囊口为中心的红丘疹,之后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其上附有油腻鳞屑痂,似湿疹样变化,故又称为脂溢性湿疹。在渗出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使炎症更为明显。在头皮有时表现为灰白色干性鳞屑斑片,称为干性脂溢性皮炎,在躯干可出现中心自愈的环状红斑性损害。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弥漫性红斑、脱屑,称为脂溢性红皮病。本病经过缓慢,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发生,头皮覆盖灰色或黄色油腻鳞屑或痂皮,两颊、眉部、耳后出现脱屑红斑或有渗出、油腻痂,易继发感染,引致脓痂。

本病可与雄激素性脱发、痤疮及酒渣鼻等伴发。

根据好发年龄和临床表现(在皮脂溢出部位出现油腻鳞屑性红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不难确诊。需与银屑病鉴别,银屑病的皮损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尤其是肘膝伸侧及腰骶部,典型皮损为由成层银白色鳞屑覆盖的红色斑丘疹,刮去鳞屑有点状出血现象。发生在头皮时,头发成束状,且皮损境界清楚。

患者应进低脂肪饮食,忌酒,保持生活规律和情绪稳定。治疗方针为减少皮脂溢出、消炎、抑菌、止痒,口服维生素B2、B6。瘙痒严重时可服镇静止痒药,如抗组胺药物及安泰乐等。头皮应保持清洁,每周洗头1~2次,用含有硫化硒、抗生素、煤焦油水杨酸的洗剂外搽。无毛部位皮损可用含抗生素或抗真菌制剂的皮质类固醇霜剂;有渗液的可用2~4%硼酸水等湿敷,外用40%氧化锌油或硼锌糊;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外用及内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