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概况

异名:映山红、迎山红、山崩子、靠山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兴安杜鹃的叶。

原植物: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huricum L.,又名达子香(东北)。

形态:半常绿灌木,高1~2m。小枝有鳞片和柔毛。叶近革质,叶柄长约2mm,被微毛;叶片椭圆形,长1.5~3.5cm,宽1~1.5cm,顶端有短尖头,上面有疏鳞片,背面密生覆瓦状鳞片。花1~2朵顶生或在枝顶腋生,花梗长8mm,有微毛;花粉红色,先花后叶,花冠宽漏斗状,长约1.8cm,外面有柔毛;雄蕊10,伸出,花丝下部有毛;子房密生鳞片,花柱无毛,稍长过雄蕊。蒴果长1.2cm,长圆形,被鳞片。花期5~6月,果期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65页.图4283)

生境与分布:生于干燥山坡、山脊或林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原苏联、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冬季采摘叶,晒干。

鉴别:取样品粉末2g,用乙醚提取,室温浸4~5小时,时时振摇,过滤,滤液挥去乙醚,残渣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样品液。以去甲杜鹃素、杜鹃素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硅胶-10%硫酸钙-10%亚硫酸氢钠。展开剂为氯仿-甲醇(7∶0.5),展层后置于紫外光灯下检测,样品液与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刘训红等《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16页.图218)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杜鹃素(Farrerol)、杜鹃乙素、金丝桃甙(Hyperin)、萹蓄甙(Avicularin)、杜鹃黄素(Azaleatin)、棉花皮素(Gossyp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二氢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1~3]。含挥发油0.135~0.94ml/100g[4],油中含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桉油素、愈创木薁[1,3,7]、石竹烯(Caryophyllene)、芹子烷(Selinane)、葎草烷(Humulane)[57]、α和β-蒎烯、l-和dl-柠檬烯、葎草烯[2,5]、莰烯(Camphene)、环葑烯(Cyclofenchene)、1-甲基-(2)-异丙苯[1-Methyl-(2)-isopropylbenzene]、3-甲基丁基异戊酸酯(3-Methylbutylisovalerate)、α-烯(α-Copaene)、十氢化-3α-甲基-6-亚甲基-1-(1-甲基乙基)-(1α,3aα,3bβ,6aβ,6bα)-环丁[1,2:3,4]二环戊烯[Cyclobuta(1,2:3,4)dicyclopentene,decahydro-3a-methylene-1-(1-methylethyl),1α,3aα,3bβ,6aβ,6bα]、醋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顺-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烯(cis-4,11,11-Trimethyl-8-methylenebicyclo(7,2,0)undeca-4-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β-蛇床子烯(β-Selinene)、γ-依兰油稀(γ-Muurolene)、β-马榄烯(β-Maaliene),雅榄蓝酮(Eremephilone)、α-依兰油稀(α-Muurolene)、δ-杜松萜烯(δ-Cadinene)、γ-杜松萜烯(γ-Cadinene)、γ-蛇床子烯(γ-Selinene)、4,10-二甲基-7-异丙基-二环(4,10-Dimethyl-7-isoproylbicyclo(4,4,0)-1,4-decadiene)、γ-榄香烯(γ-Elemene)、杜松脑(Juniper camphor)[6]、氢醌(Hydroquinone)、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荚兰酸、丁香酸(Syringic acid)、杜鹃醇(Rhododendrol)[1]、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3]、反-橙花叔醇(Trans-Nerolidol)、β-榄香烯酮(β-Elemenone)、α-桉叶醇(α-Eudesmol)、β-桉叶醇(β-Eudesmol)、γ-桉叶醇(γ-Eudesmol)[7]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71;10(11):2727。
[2] Prir Soedin 1967;3(4):279。
[3]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53。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507。
[5] Pnkl Khim 1964;37:2772。
[6] 植物学报1983;25(6):563。
[7] Phytochemistry 1986;25(7):1637。

药理

祛痰镇咳 成分杜鹃素100~200mg/kg ip或200~1000mg/kgig,以小鼠酚红排泌法试验,均表明有明显祛痰作用;200mg/kg ig,对大鼠气管引流法也表明有祛痰作用;1g/kg ig,连续12d,可明显减少正常或薰SO2小鼠呼吸道灌流液中总蛋白含量,也降低薰SO2大鼠呼吸道的总蛋白含量,并使唾液酸/岩藻糖比值下降,表明糖蛋白的组成向中性转化[1]。 ②抗菌 杜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g/ml[2]。 ③抗炎 杜鹃素400mg/kg ip,使大鼠烫伤皮片的水肿减轻,渗出减少[1]。 ④体内过程 大鼠ig杜鹃素后,约30%随粪排出,其余6~12h内吸收,胃内少量破坏。ig杜鹃素200mg/kg后1h,能从肝测得少量药物,脂肪、脑、血液仅含痕迹量。ip药物分布以肺最高,脑、肝、肾、脾、心、脂肪等依次递降,血液最少。ig 5d后尿排出未变药仅占剂量1.6%,大部分在体内迅速转化,以肝为主[3]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75;55(12):856。
[2] CA 1981;94:25621g。
[3] 药学学报 1979;14(3):149。

药性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②《新华本草纲要》:“苦、辛,温。”

功效:叶:祛痰止咳。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叶: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根:治肠炎,痢疾。” ②《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④《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支气管炎:满山红22g,广地龙7g,紫菀7g,猪胆汁60ml,满山红挥发油0.5ml,‘九二O’50mg。上药经提取后,加入适量蜂蜜制丸,每丸重6g。每日3次,每次1丸,10天为1个疗程,连服6个疗程。”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支气管炎:满山红叶60g,研粗粉,白酒500g,浸7日。每服10~15ml,日2~3次。”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