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概况

异名:三角风、三角尖(《纲目》),土鼓藤(《纲目拾遗》),龙鳞薜荔(《日华子本草》),爬树藤、爬墙虎(湖北),三牛枫、牛一枫(四川)。

基源:为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常春藤的茎叶。

原植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H.himalaica Tobl.var.sinensis Tobl.)

历史:常春藤始载于《纲目拾遗》,云:“作蔓绕草本。其叶头尖。结子正圆,熟时始珠,碧色。”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常绿攀援灌木。茎长3~20m,灰棕色,有气生根,嫩枝有锈色鳞片,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叶二型,叶片革质,不育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5~12cm,宽3~10cm,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披针形、长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稀为卵形或圆卵形,略歪斜而带菱形,长5~16cm,宽1.5~10.5cm,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均明显,全缘;叶柄细长,长2~9cm,有锈色鳞片。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cm,有花5~10朵,花淡黄白色绿白色,芳香;萼近全缘,有棕色鳞片;花5数,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直径7~13mm;宿存花柱长1~1.5mm。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31页.图3791)

生境与分布:常攀援于树木、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庭园中常有栽培。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半阴而潮湿的土地,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播幅10~13cm的浅沟,沟深2~3cm,将种子匀撒沟内,每亩用种量1~2kg。播后覆土,盖草。出苗时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疏苗和肥水管理,培育1~2年即可出圃定植。或在秋、春两季进行扦插繁殖,将母株藤茎剪成长20~25cm的插条,按行距27cm开沟,深13cm,左右,每隔10~15cm株距排放1根插条,入土为插条2/3,填土压紧,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当年或次年移栽。移栽定植可在春季或冬初进行,以株行距1×1m穴栽。栽后需进行一般管理。

采集:秋季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茎含鞣质(12.01%)、树脂等;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还含鞣质29.4%[1]

附 洋常春藤(H.helix L.)叶中主含常春藤皂甙A(Hederasaponin A、即常春藤皂甙C(Hederasaponin C)和少量常春藤皂甙B(Hederasaponin B),它们的次生产物(酶解物)分别为α-常春藤甙(α-Hederin)和β-常春藤甙(βHederin);此外,藤中含大牻牛儿烯B(Germacrene B)等[23];余参见“洋长春藤”条。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04。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27。
[3] 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科学出版社,1977:438。

药性

性味:苦,凉。 ①《本草拾遗》:“苦。”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微寒。”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温。”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平肝,解毒。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㖞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狂犬咬伤,闭经,乳少,肾炎水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 ①《纲目》:“去风湿流注疼痛,及 疽肿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泡酒服,能洗毒疮。” ③《本草再新》:“治肝郁,补脾利湿,去风滑痰,通行经络,行血积血,并能理气。” ④《天宝本草》:“平肝顺气,明目,治头晕。” ⑤《草木便方》:“治小儿慢惊,风痰,涂刀伤犬咬毒。”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 ⑦《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小儿白癣肿毒。” ⑧《四川中药志》:“治眼生云翳及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浸酒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野菊花、荆芥、蝉蜕,治目赤肿痛,痈疮,皮肤痒疹等症。 ②配五加皮、续断、桑寄生,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疼痛等症。

方选和验方: ①《安徽中草药》:“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常春藤12g,土牛膝15g,喉咙草9g。水煎服。”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口眼㖞斜:三角风15g,白风藤15g,钩藤7个。泡酒500ml。每服药酒15ml,或蒸酒适量服用。” ③《浙江民间草药》:“治产后感冒,头痛:常春藤9g,黄酒炒,加红枣7个。水煎、饭后服。”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肝炎:常春藤3~9g,败酱草15g,水煎服。” ⑤江西《草药手册》:“治臂膀风湿痛:常春藤3~9g,五加皮、淮木通、常绿油麻藤、连钱草、茜草等。水煎服。” ⑥江西《草药手册》:“治筋骨痛:鲜常春藤30g,鲜慢性千斤拨60g,鲜五加根30g。水煎,加冰糖调服。”

单方应用:①《外科精要》:“治一切痈疽:龙鳞薜荔30g。研细,以酒解汁,温服,利恶物为炒。” ②《圣惠方》:“治疔疮黑凹: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100ml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周。” ③《圣济总录》:“治衄血不止:龙鳞薜荔研水饮之。”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疔疮痈肿:鲜常春藤60g,水煎服;外用鲜常春藤叶捣烂,加糖及烧酒少许捣匀,外敷。” ⑤江西《草药手册》:“托毒排脓:鲜常春藤30g,水煎,加水酒兑服。” ⑥江西《草药手册》:“治脱肛:常春藤60~90g,水煎熏洗。” ⑦《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风湿痛:三角风30g,加甜酒适量,水煎服。” ⑧《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常春藤60g,酒250ml,浸泡7~10天后服用。每次10~20ml,每日服3次。” ⑨《四川常用草药》:“治风湿流注,痈疽肿毒,眼生云翳,肝炎:常春藤3~9g,水煎服或煎水洗患处。” ⑩贵阳民间草药》:“治皮肤痒:三角风全草500g。熬水沐浴,每3天1次,经常洗用。” ⑾《广西本草选编》:“治风湿痹痛,面神经麻痹、肢体麻木:常春藤全草9-15g,水煎服和煎汤熏洗。” ⑿福建药物志》:“治骨髓炎:鲜常春藤老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并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 ⒀《福建药物志》:“治骑马痈:常春藤9g,水煎服。” ⒁福建医药杂志 1982;(2):“治咳喘:“鲜常春藤150g。水煎,去渣,温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