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藤

概况

异名:石串莲、底绿通经(《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棚梗(《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豆瓣鹿衔、鸡咀鹿衔、金碎叶(《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为水龙骨科伏石蕨属植物肉质伏石蕨带根状茎的全草。

原植物:肉质伏石蕨Lemmaphyllum carnosum Presl

形态:小形植物,根状茎纤细,长而横生,淡绿色,疏生鳞片,鳞片有粗筛孔,顶端长钻形,下部圆,两侧有分叉。叶远生,二型;不育叶长圆形或倒卵形,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肉质,两面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网状,主脉不明显,内藏小脉通常朝向主脉;能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有柄。孢子囊群线形,与主脉平行,隔丝盾状,具粗筛孔,边缘有齿。孢子椭圆形,外壁较厚,轮廓线呈波纹状或锯齿状。

生境与分布:附生于树干或湿石上。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药性

性味:甘、辛,凉。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凉。”

功效:止咳,解毒,活血,接骨。

主治:肺热咳嗽,小儿惊风,中耳炎,毒蛇咬伤,骨折,风湿痹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鲜品捣汁滴耳;配伍活血化瘀药共捣烂加猪油烘热,复位后包敷患处,固定。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高热,风湿,难产(宫缩无力),中耳炎:金鱼藤(全草)3~6g,水煎服。或鲜品捣汁滴耳。”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