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

概况

异名:蛤蒟、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萎(《南宁市药物志》),蛤萎(《广西中草药》)。

基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假药的根。胡椒属约2000种,中国有60余种。

原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

形态:多年生、匍匐、逐节生根草本,长数至10余米;小枝近直立。叶片膜质,有细腺点,长7~14cm,宽6~13cm,叶脉7条,叶鞘长约为叶柄一半。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1.5~2cm,总花梗与花序等长或略短,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花序轴被毛;苞片扁圆形,近无柄,盾状;雄蕊2枚,花药近球形,2裂,药丝长为花药的2倍。雌花序长6~8mm,于果期稍延长;总花梗与雄株的相同,花序轴无毛,苞片近圆形,盾状;柱头4,被微柔毛。浆果具4角棱,基部嵌于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花期4~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0卷.第1分册.44页.图版14∶7~10)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或村旁湿地上。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西藏。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亦有分布。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辛、苦,温。”

功效:祛风利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消滞化痰。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跌打损伤,风湿痛,胃腹寒痛,腹胀,风寒咳嗽。” ②《生草药性备要》:“牙痛,洗烂脚。” ③《本草求原》:“洗痔疮。” ④《岭南采药录》:“和鸡卵煮食之,能治疟疾。凡患血箭疮,捣敷。理脚气症,水煎内服外洗。” ⑤《野生药用植物图说》:“煎水洗涤溃疡,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用10~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疟疾:蛤蒌根60g,水酒各半,分2次煎服,于症状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温服1次。”

单方应用: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胃腹寒痛,风寒咳嗽,泄泻痢疾,肾炎水肿:假蒟全草9~15g。水煎服。”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假蒟全草15~30g酒浸内服或外搽患处。” ③《福建药物志》:“治疟疾,脚气,痔疮:鲜假蒟9~15g,水煎服;外用鲜品捣敷或水煎洗患处。”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牙痛(龋齿):蛤蒌根15g,水煎浓汁含漱。” ⑤广州军区《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腹胀、腹痛,肠炎,腹泻,食欲不振,肾炎水肿,风湿疼痛:假蒟根9~15g或禾穗1.5~3g。水煎服。” ⑥《广西中草药》:“治跌打肿痛:假蒟全草120g,切碎,好酒1000ml,浸泡5日,日服3次,每次3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