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

概况

异名:金凤花子(《摘元方》)。

基源: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又名指甲花(《草木便方》),灯盏花(《滇南本草》)。

历史:急性子始载《救荒本草》,《纲目》列于凤仙项下。

余项参见“凤仙花”条。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未开裂的成熟果实,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果皮及杂质。药材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中国其它各地也产。

鉴别

性状:种子扁卵形或长圆形,少数略有棱角,长2~4mm,宽1.5~3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在扩大镜下可见棕色细密疣状突起,并散有银白色或黄棕色短条纹,除去表皮,则显光泽,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质坚硬,种皮薄,子叶2片,肥大富油质。气无.味淡、微苦。以粒饱满、色棕褐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外种皮为1列薄壁细胞,具腺毛及非腺毛,腺毛头部单细胞或多细胞,顶端平周壁常下陷,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均含黄棕色物。下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较外种皮细胞大。色素层为数列扁缩的长方形细胞,内含棕红色物;含草酸钙针晶束的大形薄壁细胞多分布于色素层外侧。内种皮为1列壁稍增厚的薄壁细胞。子叶含糊粉粒及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543页.图345) 粉末:浅棕色。 ①外种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②腺毛头部单细胞或4~8细胞,直径20~60μm,顶端垂周壁常下陷,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毛。 ③含草酸钙针晶细胞椭圆形,长约150μm,宽约60μm,内含针晶束,针晶长约50μm。 ④内种皮细胞平周壁垂直,壁稍增厚。(图同上)

理化:取样品粉末1g,加乙醇5ml,冷浸4小时,滤过,滤液点于硅胶H板上,以苯-乙醇(8∶2)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20%三氯化锑氯仿溶液,加热烤7分钟,可见灰紫色斑点,在荧光灯下显黄棕色班点。(图见同上.544页.图346)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种子含脂肪油17.9%油中含十八碳四烯酸(约27%)及醋酸[1,2],风仙花甾醇(Balsamina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β-谷甾醇;又含挥发油、蛋白质、多聚糖、槲皮素二糖甙、槲皮素三糖甙、山柰素类物质[3]

附 全草含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东莨菪素(Scopoletin);叶含肉桂酸酯类、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及山柰素。茎含山柰素-3-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等。花含散沫花醌(Lawsone)、散沫花醌甲醚、以及各种花青素类物质[3]

参考文献

[1] Chemotaxonomie Pflanzen.BdⅢ Birkhauser,1964:229。
[2] J Su Ind Res 1955;14B:211。
[3]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32。

药理

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 本品的酊剂、煎剂和水浸剂对未孕家兔离体子宫及未孕、已孕的各期豚鼠离体子宫都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节律收缩增快,紧张度增高甚至强直收缩。麻醉兔在位子宫试验,iv或im0.05~0.3g/kg的水浸剂,可使子宫紧张度增高,收缩加快。对离体兔肠,水浸剂或酊剂均表现为抑制作用[1]。 ②避孕作用 雌性小鼠po煎剂10d,有显著避孕作用,并能抑制发情期,降低卵巢及子宫的重量[2]。 ③激素类似物的双相调节作用 本品10g的有机溶媒提取物,经放射免疫测定,证实急性子中既含有雌二醇(164.41pg/g),又含有睾丸酮(71.11pg/g),说明本品含有雌二醇和睾丸酮样的激素类似物,即同一药物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又稍偏向于雌激素方面[3]

毒性:妊娠中期豚鼠ig水浸剂3g/kg,每小时1次,共3次,数日内未见流产。给家兔ig同样剂量,亦未见任何异常[1]

参考文献

[1] 贵医学报1958;(1):29。
[2] 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药理),1964:69。
[3]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8;11(6):41。

药性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纲目》:“微苦,温。有小毒。” ②《医林纂要》:“辛,平。” ③《本草再新》:“苦、辛,凉。有毒。”

归经:①《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效:破血,消积,软坚。

主治:经闭,积块,噎膈,外疡坚肿,骨鲠不下。 ①《纲目》:“治产难,积块,噎膈,下骨鲠,透骨通窍。” ②《本经逢原》:“软坚,搜顽痰,下死胎。” ③《玉楸药解》:“软坚,化骨,消癖,落牙。” ④《医林纂要》:“解蛇虫毒。” ⑤《本草再新》:“治诸恶疮,败一切火毒。” ⑥《本草正义》:“治外疡坚块,酸肿麻木,阴发大症。研末熬膏贴患处,极能软坚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4.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点牙,调敷或熬膏贴。

使用注意:内无瘀积及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虚弱及无瘀积者忌服。” ②《闽东本草》:“妊娠忌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孙天仁集效方》:“治小儿痞积:急性子、红花子、大黄各30g。分别生研为末,各取15g和加皮硝30g,拌匀。取白鹁鸽(或白鸭)1只,宰杀剖腹去毛屎(勿犯水)以布拭净,腹内装入药末,线扎,砂锅内入水900ml,重重纸封,小火煮干。将鸽(鸭)翻调焙成黄色,放冷。早晨食,日西时疾软,3日,大便下血病去矣。忌冷物百日。” ②《摘元方》:“治牙痛,取齿:金凤花子研末,入砒少许,和匀,点疼牙根,取之。” ③《闽南本草》:“治跌打损伤,阴囊入腹疼痛:急性子、沉香各1.5g。研末,冲开水送下。” ④《岭南采药录》:“治肾囊烂尽,只留二睾丸:凤仙花子和甘草为末,麻油调敷,即生肌。”

单方应用:①《濒湖集简方》:“治难产,催生:凤仙子6g,研末水服,勿近牙。外以蓖麻子随年数,捣烂涂足心。” ②《经验广集》:“治胞衣不下:凤仙花子炒黄为末,黄酒温服3g。” ③《现代实用中药》:“治月经困难:凤仙子90g,研细,蜜丸。日服3次,每次服丸3g,当归9g,煎汤送服。” ④《摘元方》:“治噎食不下:凤仙花子酒浸3宿,晒干为末。酒丸绿豆大,每服8粒,温酒下。不可多用。” ⑤《世医得效方》:“治咽中骨鲠:金凤花子嚼烂含化下。无子用根亦可,口中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一方擂碎水化服。” ⑥《闽南民间草药》:“治单双喉蛾:白金凤花子研末,用纸管取末吹入喉内,闭口含之,日2~3次。”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缘其透骨,最能损齿,与玉簪根同,凡服者不可着齿也。多用亦戟人咽。”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