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

概况

基源:为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梧桐的干燥及鲜叶。

原植物: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L.f.)Marsili[Sterculia platanifolia L.f.;Hibiscus simplex L.;Firmiana simplex(L.)F.W.Wight]。

余项参见“梧桐子”条。

化学性质

嫩叶含β-香树脂醇(β-Amyrin)及其乙酸酯、三十一烷、β-谷甾醇[1]、甜菜碱(Betaine)、胆碱(Choline)、芸香甙[2,3]、半乳糖、鼠李糖[4]

参考文献

[1] 日本化学杂志 1961;82:134。
[2] CA 1966;64:2417a。
[3] CA 1958;51:6089f。
[4] Muraveva,D.A.et al.,Biol.Nauki(Moscow) 1990,(12):117(CA 1991;115:46076a)。

药理

①降压 梧桐叶浸膏0.25~0.5g/kg iv,可使麻醉猫血压迅速下降,下降程度为原血压水平的61.6%,15分钟后即回升,对麻醉犬iv也同样迅速降压;梧桐叶浸膏6g/kg ig,使麻醉犬血压缓慢下降,维持时间3小时以上,降压原理可能与扩张周围血管有关[1]。 ②降血脂 梧桐叶浸膏(浓度6g/ml)4ml/kg ig,连续15d,可使正常大鼠血清胆固醇含量下降,1.5ml/只ig,连续6~9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梧桐叶氯仿提取物0.336g/kg,醇提取物3.36g/kg ig,连续10d,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均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及β-脂蛋白,但对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2]

参考文献

[1] 新医药学杂志 1974;(3):38。
[2] 陕西新医药 1979;8(6):54。

药性

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平。” ②《福建民间草药》:“苦,寒。”

功效:镇静,降压,祛风,清热解毒,除湿。

主治:风湿疼痛,麻木,痈疮肿毒,痔疮,臁疮,创伤出血,高血压病。 ①《新华本草纲要》:“叶:新落叶的叶片煎饮可催生,又煮叶可熏治白带,叶炙焦研末调蜜,敷发背。”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叶:冠心病,高血压,风湿关节痛,阳痿,遗精,神精衰弱,银屑病,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叶敷贴,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治痔疮:梧桐叶7张,硫黄1.5g。以水、醋各半煎汤,先熏后洗。” ②梧桐濯足汤(《内经拾遗方论》)治泄泻不止:梧桐叶不拘多少,用水煎十数沸,只浴两足后跟,其泻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便反闭。

单方应用:①《补缺肘后方》:“治发背欲死:梧桐子叶,上煿成灰,绢罗,蜜调敷之,干即易之。”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梧桐叶15~30g,水煎服。”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背痈: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并用醋浸,整叶敷贴患部。”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臁疮:取梧桐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全叶敷患处,日换2次。” ⑤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治刀伤出血:梧桐叶研成细末,外敷伤口。” ⑥《中草药学》:“治痈疮肿毒:梧桐叶研粉,调蜜外敷。” ⑦新医学习动态 1973;(6):“治Ⅰ、Ⅱ期高血压病:梧桐叶糖浆口服,每次10ml(含干生药2g),每日3次,或加用梧桐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2ml(含黄酮甙20mg)。” ⑧《食物中药与便方》:“治高血压:梧酮树嫩叶,1日30g,煎汤代茶喝。”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