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木

概况

基源:为豆科黄花木属植物黄花木的种子。黄花木属全世界约9种,中国产6种。

原植物:黄花木Piptanthus concolor Harrow ex Craib

历史:本品为藏医常用药物之一。

形态:灌木,高1~4m。茎圆柱形,无毛,表皮灰绿色,幼枝节密被黄色或白色短柔毛。小叶3,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长4~10cm,宽1.2~1.5cm,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苍绿微带白色,嫩时密被贴伏长柔毛,后渐脱落;托叶合生,长约8mm,叶柄长2~3.5cm。总状花序顶生,具3~7轮花,每轮2~7朵;苞片轮生,卵形或近圆形;萼筒状,长约1cm,密被贴伏绢毛,裂片披针形;花冠黄色;子房条形,密被长柔毛。荚果扁,条形、长7~12cm,宽1~1.5cm,密被短柔毛,先端有喙。花期4~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63页.2456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缘灌丛。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

生药

采集: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打下种子。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种子:味甘、淡,性微寒。”

功效:清肝明目,利尿润肠。

主治:风热头痛,急性结膜炎,高血压,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西藏常用中草药》:“治风热头痛,急性结膜炎,高血压:黄花木3~10g。煎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