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爷藤

概况

异名:过天藤(《生草药性备要》),无根草(《本草求原》),飞扬藤,(《岭南采药录》),半天雪(《陆川本草》),无娘藤,飞天藤(《广西中草药》)。

基源:为樟科无根藤属植物无根藤的全草。无根藤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无根藤 Cassytha filiformis L.

形态:寄生缠绕草本,以盘状吸根攀附于寄主植物上。茎线形,绿色或褐绿色,幼时被锈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叶退化为小鳞片状。花小,白色,集成穗状花序,长2~5cm,被密锈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细小,具缘毛;花被裂片6,2轮,外轮3片较小,圆形,有缘毛;能育雄蕊9,3轮,外轮花丝近花瓣状,其余为线状,第一、二雄蕊花丝基部无腺体,花药2室,内向瓣裂,内轮雄蕊花丝基部有1对腺体,花药2室,外向瓣裂;子房卵球形,近无毛,花柱具棱,柱头头状。果卵圆形,包藏于花后增大的肉质果托内,彼此分离,顶端有宿存的花被片。花果期5~12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1卷.463页.图版124)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海拔150~1600m的山坡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无根藤碱(Cassyfiline,Cassythine)、无根藤定碱(Cassythidine)、六驳碱(Laurotetanine)[1]和甲基南天竹碱(Nantenine)[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339 。
[2] Indian J Chem 1973;11(4):342。

药理

①在进行伤寒沙门氏菌株TA98中的抗苯并芘致突变活性研究时发现无根藤提取物降低苯并芘致突变活性达99%,且其有效成分存在于水不溶部分,对热稳定,提取物经121℃灭菌20min仍有作用[1]。 ②寄生于马桑上的无爷藤能积聚羟基马桑毒素[2]。即杜亭(Tutin),对中枢有防己毒样的兴奋作用,抑制单突触反射;能对抗r-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增加蛙脊髓释放乙酰胆碱[3]。由于“马桑寄生”中所含羟基马桑毒素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4],因而无爷藤有希望成为“马桑寄生”的一种代用品[2]。 ③所含六驳碱,有类似士的宁的作用,毒性大[5]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0;21(2):117 。
[2] 中草药通讯 1977;8(6):44 。
[3] Lancet 1974;1(7864):996 。
[4]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79;12:196 。
[5]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39。

药性

性味:甘、苦,寒。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陆川本草》:“淡,寒。”

归经:肝、肾二经。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肺热咳嗽,肝热消瘦,黄疸,痢疾,咯血,鼻衄,血淋,痈肿,疥疮,烫伤,外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一切疥癞。” ②《本草求原》:“解胎毒,治滋疥癞癣,热毒。” ③《岭南采药录》:“治眼热及赤白痢。” ④《福建民间草药》:“退热,利尿,益阴,补肾。” ⑤《闽南民间草药》:“利尿,祛湿热,凉血,消痈疽,治淋带。” ⑥《泉州本草》:“治肺热咳嗽,黄疸。”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肾炎水肿,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肝炎,小儿肝热;感冒发热,头痛,多发性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者30~60g)。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福建民间草药》:“治小儿肝热,肌肤消瘦,手足心热,精神萎靡:鲜无根藤 日60g,酌加水,煎取100ml,分2次服。” ②《广西中草药》:“治咯血,衄血,黄疸,便秘,急性结膜炎:无根藤15~30g,水煎服。” ③《广西中草药》:“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鲜无根藤捣烂,敷患处。” ④《广西中草药》:“治皮肤湿疹,疮疡溃烂:无根藤煎水,洗患处。” ⑤《中草药学》:“治多发性疖肿:无根藤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⑥《福建中草药》:“治汤火伤:无根藤焙干研末,油调涂患处。”

食疗:①《泉州本草》:“治小儿黄疸。鲜无爷藤15~30g,豆干两块同炖服。” ②《闽南民间草药》:“治习惯性鼻出血:鲜无根草15~30g,猪赤肉数量不拘,水酒各半炖服。”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梦遗早泄:鲜无根藤60g,雄猪脊髓200g,加黄酒100g。共煎服。” ④《闽南民间草药》:“治阴囊肿大:鲜无根草25~30g,青壳鸭蛋1只。水适量,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