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花子

概况

异名:山茶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山枝子、七里香(《陕西中药名录》)。

基源: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植物菱叶海桐的全株。

原植物:菱叶海桐Pittosporum truncatum Pritz.

形态:灌木,植株高1~3m。分枝近轮生,圆柱形,嫩时被灰毛,后变无毛。叶革质,聚生于枝顶端,无毛,菱状倒卵形、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2.5~9cm,宽1.5~4cm,顶端短渐尖,全缘,基部渐狭;叶柄长2~8mm。伞形花序有花多数,花梗细,长8~15mm,有短柔毛;萼片5,卵形,长1.5~3mm,有纤毛;花瓣5,长6~10mm;雄蕊5,子房密生短柔毛。蒴果近球形而稍扁,直径6~10mm,果皮薄,熟时裂为2片。种子暗褐色,卵形,长约3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53页.图2036)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林中、灌丛中或石崖上。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叶:甘、辛,微温。根或根皮:苦、辛,温。种子:苦,温、平。”

功效:叶:消肿解毒,止血。根或根皮: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种子: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肝痛,风湿骨痛。” ②《新华本草纲要》:“叶: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过敏性皮炎,外伤出血。根或根皮: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胃痛,牙痛,高血压,神经衰弱,梦遗滑精。种子: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