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

概况

异名:捕虫草(《陆川本草》),猪仔笼、担水桶、猴子笼、公仔瓶(广东)。

基源:为猪笼草科猫笼草属植物笼草的全草。猪笼草属全世界约7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中国有1种,药用。

原植物: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Lour.)Drace(Phyllamphora mirabilis Lour.)

形态:攀援状亚灌木,幼嫩部分被粉白色绒毛。基生叶无柄,茎生叶具柄:叶上部扩大呈囊状体,囊状体长12~16cm,宽2~4cm,具有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的囊盖,囊口处有很大蜜腺,囊内藏有大量水液,当昆虫坠入囊中时,即被腺体的分泌液所分解,而被植物体吸收,是著名的捕虫植物之一。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无花瓣;萼片3~4枚,通常分离;雄蕊4~24枚,花丝合生成一体;雌蕊由3~4枚心皮组成,胚珠极多数。蒴果熟后裂开为4果瓣,果瓣披针形;种子丝状,两端尖。花期4~11月,果期8~12月。(图见《广西植物志》.第1卷.371页.图版153)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分布于中国广东西南部、海南和广西玉林地区。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茎叶,切段,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茎叶,以叶先端的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多破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润,叶脉清晰,下部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丝先端连~囊状体。囊状体多已压扁,顶端连一囊盖,外表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及蒽醌甙。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7。

药性

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甘、淡,凉。” ②《陆川本草》:“涩,寒。” ③《广东中药》:“淡,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效:清热,止咳,利尿,降压,清肺润燥,解毒。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风热咳嗽、肺燥、咯血、百日咳、尿路结石、糖尿病高血压。” ②《陆川本草》:“水肿、痢疾、疮痈、溃疡红肿、虫咬伤、跌打。”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黄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尿路结石,高血压,感冒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捣烂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陆川本草》:“治水肿,痢疾:猪笼草30g,水煎服。” ②《陆川本草》:“治疮疡、虫咬、跌打损伤:猪笼草适量,捣烂外敷。”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