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苏

概况

异名:水苏草(内蒙古),好姆享(内蒙古蒙语)。

基源:为唇形科水苏属植物毛水苏的全草。

原植物:毛水苏Stachys baicalensis Fisch.ex Benth.(Stachys palustris L.var.baicalensis Turcz;Stachys aspera Michx.var.baicalensis Maxim.)

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50~100cm,在棱及节上密被倒向至平伸的刚毛。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5.5~8.5cm,宽1~1.5cm,基部近圆形,边缘具锯齿状圆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5mm。轮伞花序6~8花,下部者远离,上部稍密集排列成长5~13cm的假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微小;花萼钟状,连齿长达9mm,外被具腺微柔毛,内面无毛,齿5,披针状三角形,顶端具齿尖头;花冠淡紫至紫色,长达1.5cm,筒内中部稍下方具柔毛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小坚果卵珠状,棕褐色,无毛。花期7月,果期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60页.图527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50~1670m的湿草地及河岸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7~8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

性味:辛,微温。 ①《本经》:“辛,微温。” ②江西《草药手册》:“酸、涩,微温,有小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效:疏风理气,止血消炎。

主治:感冒,痧症,肺痿,肺痈,头风目眩,口臭,咽痛,痢疾,产后中风,吐血,衄血,血崩,血淋,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 ②《别录》:“主下气,杀谷,除饮食。主吐血、衄血、血崩。” ③《食疗本草》:“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又头风目眩者,以清酒煮汁200ml服,产后中风服之弥佳;煮汁洗头,白屑不生。” ④《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 ⑤《图经本草》:“主诸气疾及脚肿。” ⑥《新华本草纲要》:“治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等症;根又治带状疱疹,茎叶功同紫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捣敷。

使用注意:《本草从新》:“走散真气,虚者宜慎。”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人参、黄芪、生地,治虚劳烦热,肺热咳嗽,胸中郁热,鼻衄,吐血等症。 ②配通草、石韦、滑石,治小腹冷痛,小便不通。 ③配滑石、甘草、薄荷,治暑湿兼表证。 ④配硼砂、马勃,治疫喉初起,肿痛腐烂。

方选和验方: ①《太平圣惠方》:“治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水苏叶150g,皂荚(炙,去皮、子)90g,芫花(醋炒焦)30g。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20丸,食后荆芥汤下。”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感冒:水苏12g,野薄荷、生姜各6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易简方》:“治蛇虺螫伤:水苏叶研末,酒服并涂之。” ②《湖南药物志》:“治肿毒:鲜水苏全草,捣烂敷患处。”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痧症:水苏15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①刘若金《本草述》:“按水苏之气味,《本经》:辛,微温,尝之亦先辛而后甘,似与紫苏不甚异。第其味之辛者胜于紫苏,而气之温者又逊之。先哲治血证,如龙脑鸡苏丸,衄血生料鸡苏散,吐血鸡苏散,咳唾血大阿胶丸内大用鸡苏,又治虚热嗽血衄血,有鸡苏丸,如斯者不能尽举。然大都逆上之血,用之得宜,的有殊效。施于下行之血不宜,在方书中治下血者亦少也。” ②张璐《本经逢原》:“水苏,即苏之野生色青者。其气芳香,故《本经》所主,一皆胃病,专取芳香正气之义。《局方》用治血病者,取以解散血中之气也,气散则血亦散矣。”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鸡苏,功有类于苏、薄,但苏、薄其性稍凉,水苏其性稍温;苏、薄其性主开,水苏其性主降;苏、薄多于气分疏散,水苏多于血分温利。故凡肺气上逆而见头风目眩与血瘀血热而见肺痿血痢,吐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热等病者,皆当用此宣泄,俾热除血止,而病自可以愈矣。”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