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菌

概况

基源:为多孔菌科干酪菌属真菌硫色干酪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硫色干酪菌Tyromyces sulphureus(Bull.ex Fr.)Donk,[Laetiporus sulphrueum(Bull.ex Fr.)Bond.et Sing;Poyporus sulfureus(Bull.)Fr.]

形态:菌盖肉质,多汁,老后呈干酪状,无柄或基部狭窄似柄,往往呈覆互状,3~28×3~30cm,厚5~20mm,有微细绒毛或光滑,有皱纹,无环带,柠檬黄色至鲜橙色,后期褪色;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厚4~18mm;菌管长1~2mm;管口硫黄色,后期褪色,多角形,平均每1mm3~4个。孢子卵形至近球形,光滑,无色,5~7×4~5μm。(图见《中国药用孢子植物》.316页.图469)

生境与分布:生于树干及木桩上。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性质

木聚糖酶、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烷酸(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 oic acid)[1]、葫芦巴碱[1]龙虾肌碱(Homarine)[2]

参考文献

[1] J Chem Soc 1959:2306。
[2] Planta Med 1958;6:424。

药性

性味:《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功效:调节机体,增进健康。

临床应用

食疗:《福建药物志》:“治身体虚弱:硫黄菌适量,水煮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