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莸

概况

异名:蒙莸、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茶(《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基源:为马鞭草科莸属植物蒙古莸的全草。

原植物: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形态:落叶小灌木,高30~150cm,常自基部分枝。嫩枝圆柱形,紫褐色,有毛,老枝毛渐脱落。单叶对生;叶柄长约3mm;叶片厚纸质,线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全缘,偶有稀齿,长0.8~4cm,宽2~7mm,表面深绿色,稍被细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聚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长约3mm,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深5裂,裂片长约1.5mm,花冠蓝紫色,长约1cm,外面被短毛,5裂,下唇中裂片较长,边缘流苏状,花冠管长约5mm,管内喉部有细长柔毛;雄蕊4,几等长,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长圆形,无毛,柱头2裂。蒴果椭圆状球形,无毛,果瓣具翅。花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06页.图516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100~1250m的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上。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蒙古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Hypolactin-7-glucoside。

参考文献

CA 1974;80:118200v。

药性

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②《新华本草纲要》:“甘、辛,温。”

功效:消食理气,祛风湿,活血止痛,行气利水。

主治: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消化不良,腹胀,风湿关节炎。” ②《新华本草纲要》:“消化不良,腹胀,风湿疼痛,小便赤涩,脚气湿痒,虚肿,外用治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当茶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消化不良、腹胀:蒙古莸全株适量,煮水当茶饮。”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关节炎:蒙古莸配臭柏白龙穿彩等煎水外洗。” ③《内蒙古中草药》:“治浮肿、小腹急、小便赤涩:蒙古莸9~15g,赤小豆9~15g,水煎服。” ④《内蒙古中草药》:“治风湿腰腿痛:蒙古莸9~15g,薏苡仁15~21g,水煎服。” ⑤《内蒙古中草药》:“治疮疖:蒙古莸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