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实

概况

异名:苘麻子、实(《圣济总录》),麻子(《产乳集验方》)。

基源:为锦葵科苘麻属植物苘麻的种子。

原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c Medic.

余项参见“苘麻”条。

生药

采集:10~11月果实成熟后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后用棒敲打.使种子落出,筛除杂质及果皮。药材主产于四川温江、大邑、宜宾,河南洛阳、南阳,江苏镇江、泰州、靖江、扬州,湖北宜昌、孝感等地。此外,安徽、江西、湖南、河北等地亦产。

鉴别

性状:种子类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端较尖,长径3.4~6mm,短径2.5~4.5mm,厚1.1~2mm;表面黑色或暗褐色,散有稀疏短毛,边缘凹陷处具淡棕色的种脐。种皮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子叶折叠呈W字形,胚乳与子叶交错。气微,味淡。以籽粒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扁长方形,有的分化成单细胞非腺毛,壁稍厚,微木化。下皮细胞1列,略径向延长。栅状细胞长柱形,长75~88μm,近外端处可见光辉带,壁极厚,下部壁木化,有时可见线形胞腔,近1/3处胞腔膨大,内含细小球状结晶,加20%硫酸,结晶不溶解。色素层细胞4~5列,扁长圆形,内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胚乳与子叶细胞含脂肪油与糊粉粒,子叶细胞另含草酸钙簇晶。(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453页.图287)

理化:取样品粗粉0.1g,加乙醇5ml,在70℃温浸20分钟,滤过,滤液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氯仿-乙醇(1∶1)0.5ml溶解供点样用,点于硅胶G板,以石油醚-乙醚(7∶4),展开,展距10cm,碘蒸气显色后观察层析图谱。(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454页.图288)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油15%~17%,其脂肪酸成分以亚油酸为主(58%),尚含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4。

药性

性味:《唐本草》:“苦,平。”

功效:解毒消肿,止痢。

主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 ①《唐本草》:“主赤白冷热痢,散服饮之,吞1枚,破痈肿。” ②《纲目》:“主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散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实散(《圣济总录》)治目生翳膜,久不愈者:实。上1味为末,取豮猪肝薄切,药中令相著,缓火炙肝熟为散,临卧陈米饮调下4g。一法酽醋为丸,每服20丸。一法取酽实肉囊蒸1次,暴干为末,或散或蜜丸,温水下。 ②《中草药学》:“治水肿,小便短少:苘麻子、茯苓各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产乳集验方》:“治赤白痢:麻子30g,炒令香熟为末,以蜜浆下3g,不过再服。”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瘰疬:苘麻果实连壳研末,每用6~9g(小儿减量),以豆腐干1块切开,将药末夹置豆腐干内,水煎,以汤内服。以豆腐干贴患处。如无果实,可用苘麻幼苗(约15cm高上下)2~3株。作为1剂,同豆腐煮,服用方法同上。” ③《湖南药物志》:“治麻疹:苘麻子6~9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历代本草所载冬葵子之附图,均系指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Malva vertieillata L.的种子。但今日中国市场上药用冬葵子,几乎全部为苘麻的种子。按苘麻子始载于《唐本草》。名为苘实,《证类本草》及《纲目》、《植物实名图考》均将冬葵子与苘实分属于两种不同品名的药材,功效亦不相同。因此,现今中国普遍用苘麻子代冬葵子用的问题,值得再从疗效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②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1):“中药冬葵子、苘麻子是同一科的两个品种,前者性甘寒,有利水滑肠,下乳之功;后者性苦平,有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之效。可是在《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却把冬葵子定为苘麻的种子,以致上海地区把苘麻子当冬葵子使用。两种性味、功用有别的药不应混用。希望中医药临床、科研人员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