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茄子

概况

异名:刺天茄(《滇南本草》),小闹杨、小颠茄(《生草药性备要》),金钮头(《岭南采药录》),勒矮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茄科茄属植物紫花茄的根及全草。茄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约39种,14变种。

原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S.chinense Dun.),又名五宅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载:滇、黔山坡皆有之,长条丛蔓,细刺甚利。叶长有缺,微似茄叶,然无定形。花亦似茄,尖瓣黄蕊,粉、紫、淡白,新旧相同,花罢,结圆实,大者如弹,熟红,久则褪黄。自春及冬,花实不断。”考上述形态及附图,为本种。

形态:小灌木,高1~1.5m,全株密生星状绒毛,并生有基部宽扁的弯形皮刺。叶互生,叶片卵形,长5~11cm,宽3~9cm,叶端钝尖,叶基心形或截形,5~7深裂或波状圆,两表面具星状绒毛,脉上生皮刺;叶柄长2~4cm。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长3~6cm;花梗散生短刺,长1~1.5cm;花萼杯状,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蓝紫色,辐状,径约2cm,5深裂。浆果球形,熟时橙黄色,径约1cm,宿萼向外反折,有针刺。全年开花结果。(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23页.图5400)

生境与分布:生于原野草地及山坡上。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印度、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也产。

化学性质

果实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及有机酸。

其所含生物碱有龙葵碱(Solanine)0.1%,系甾体生物碱甙,水解后生成龙葵胺(Solamdine);还有澳州茄胺(Solasodine)[1]、澳州茄碱(Solasonine)、澳州茄边碱(Solamargine)[2]。 还含有薯蓣皂甙元(Diosgenin)、β-谷甾醇。种子含脂肪油。叶含龙葵碱0.02%。茎含少量澳州茄胺、β-谷甾醇、薯蓣皂甙元。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97 。
[2] CA 1980;92:55119a。

药理

果实中含的龙葵碱有溶血作用,农业上曾用作杀虫剂[1]。对受孕小鼠有胎毒和致畸作用[2]澳洲茄胺亦对小鼠有致畸作用[3]。动物试验中有抗炎、解热、糖皮质激素样作用[4]

参考文献

[1] The Merck Index 9ed.Merck & Co.,1976:847 。
[2] CA 1976;84:100595a,85:122479j 。
[3] CA 1975;83:22383t,1976;85:28951q,41883p 。
[4]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6。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祛风,止痛。

主治:鼻渊,头痛,牙痛,水臌积滞,脓肿溃破。

用法用量:内服:炒黄研末,空腹服,10~15g。外用: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①《生草药性备要》:“小闹扬,形如茄子,有勒,花紫色,不可多服,多服则令人迷闷。” ②《中草药学》:“果实有毒,不可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中药大辞典》:“治乳癌溃疡:取紫花茄鲜叶晒干,或烘干研粉,高压消毒,将药粉撒在溃疡面上,覆盖消毒纱布,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