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集中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又称市井。《管子·小匡》有“处商必就市井”句,可知春秋时已有集中的市场。《周礼》记述,市场中有大市,是拥有作坊和雄厚资财的“百族”的经商地段;有朝市,是一般坐商的地段;有夕市,是小商贩的地段。市中设肆,呈整齐的行列式布局,各类货物陈列在肆中出售。储存货物的仓库,古称店;市的周围有围墙,古称阛;设市门,古称阓。市中心设市楼,开市时楼上升旗,所以市楼又名旗亭。旗亭2~5层不等。西汉至唐代,市的形式没有多大的变化。《三辅黄图》记载汉长安有九市,各方266步,市楼都是重屋。四川广汉出土的汉代市井画像砖中刻有“市东门”、“市楼”和散摊交易形象,市楼上悬鼓。新繁出土的汉市井画像砖中刻有十字大道,各对三间市门,中心有两层的市楼。十字街四隅各设市肆三列,肆后有四合院式的“店”。据考古发掘和《长安志图》中的描绘,唐长安城东、西市,为“井”字形大道分隔,四街八门,中心是市署。市中除设置各类商店外,还有酒馆、旅邸。

除封闭的市以外,还有个别不设市墙肆屋的“会市”。《三辅黄图》曾记载汉代各种定期的集市。在当时人烟稀少的南方村庄中,有所谓“墟”市、草市,有的也有常驻的肆店,也是定期集会交易的场所。

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集中的封闭式的市场被陆续突破。首先在商业繁盛地方出现了夜市。北宋中期以后,城市中封闭式的市场改成临街设店的商业街(见店肆)。有些种类的商肆,集中于某条街上。这些街有时也称某市,如盐市、米市。

宋代以后的市还有两种特殊形式:庙会和榷场。庙会常定期在一些大的寺观中举行,利用佛寺的殿庭廊庑设摊交易,如宋代汴梁著名的大相国寺庙会,清代北京的隆福寺、妙应寺庙会,苏州的玄妙观庙会等。榷场是宋代与辽、金交易的由国家控制的外贸专卖市场,设于国境交界处,唐代则称互市。市场用壕沟和篱围起来,有专门出入口。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