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园林

大洋洲气候温湿,到处是葱郁森林和绿色草地,同境内的峻峭山地、坦荡平原和冰川湖泊构成独特景色。17世纪起,荷兰、英国等欧洲殖民者进入大洋洲。18世纪,大洋洲园林因受意大利园林影响,多为在郊外山丘建园,按几何图案设计布局。园中常绿树篱和装饰树大多整形修剪,也采用雕像,借用远景(见彩图)。1862年,由A.K.泰勒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兴建的阿尔伯顿庄园,可以算是大洋洲园林的代表作,有一部分保留至今。19世纪,大批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引进英国自然风景园风格。大洋洲园林形成了这样的风格:布局不对称,树木种植有疏有密,林间有成片绿地,采用防风树丛、花台装饰和攀缘绿化。园中修筑弧形砾砂步道和带树皮原木制作的篱栅、凉亭、棚架,同草场风光显得十分协调。20世纪初,城市发展,公共绿地扩大,家庭园艺普及,建在峡湾海岸和森林幽谷的别墅增多。

西班牙阿兰布拉宫石榴院,14世纪的西班牙庭园 印度斯利那加的莫卧儿皇家花园 日本京都桂离宫,日本庭园代表作,17世纪初建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冬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1872年建立 澳大利亚珀斯市皇家公园 加拿大布查特花园的花木配置

大洋洲同其他大陆隔离,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植物区系特有的种类,如极美特洛坡花、鼠爪花、南极蚌壳蕨和孜里树等。在植物学家M.费希尔倡议下,庭园中多采用这些特有植物。同时,从中国和北半球其他国家以及南非等地引进山茶、杜鹃、蔷薇等,设置专类花园;花、果、叶用和耐荫植物不断丰富,增添了庭园色彩。在许多大厦、宅第、商店、学校以及家庭客厅、餐室和卧房中,利用热带森林中盛产的耐荫花卉和观叶植物作为室内装饰,形成别具一格的室内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