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或部分采用条形绞经罗组织的丝织物。分为横罗和直罗。横罗每织入 3梭、5梭、7梭或13梭平纹后经丝扭绞一次,在织物表面形成平纹与绞孔相间的横条,称3丝(梭)罗、5丝(梭)罗、7丝(梭)罗和13丝(梭)罗。传统品种杭罗大多是横罗。直罗常每隔若干根地经起一条对称绞孔,在织物表面形成经向排列的直条孔眼,如帘锦罗。根据提花与否,罗还分为素罗和花罗,但现代花罗品种很少。罗类织物紧密结实,又有孔眼透气,可用作夏季服装、刺绣坯料和其他装饰品。中国生产罗的历史很久,公元前4000年已有原始起绞织物。出土的商代丝织物中有罗的残片,战国楚墓中也发现大量花罗。秦汉时期花罗已很精美,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耳杯菱纹罗。唐代官营织造作坊中有专门的“罗作”。宋代罗织物最为盛行,品种已发现的有孔雀罗、瓜子罗、菊花罗、春满园罗、宝相花罗等名目。在润州(今镇江)设有“织罗务”,每年“贡罗”产量多达10万匹以上。元代在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设立罗局,在产品中出现了“销金绫罗”、“金纱罗”等加金罗织物。中国古代罗织物可分为无固定绞组的和有固定绞组的两大类。无固定绞组罗织物的绞经与左右两侧相邻的经丝均有纠绞,形成链状的孔眼,也称为链式罗。由于织造时无法用筘打纬,工艺比较复杂,明清以后逐渐消失。

图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