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货物运输

使用汽车载运货物的业务,简称汽车货运,是汽车运输(见公路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货运具有面广、点多、分散的特点,一般都是两地之间“门到门”的直达货物运输,可以节约中转装卸费用,减少货损货差,缩短货物在途时间。汽车货运也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集散货物。

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道路质量和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货物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汽车运输所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各种运输方式总运输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有些国家已超过铁路运输而居首位。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汽车货运量在80年代初均占各种运输方式总货运量的80%左右,货物周转量亦接近或超过50%。

1913年,中国设立第一个汽车运输企业──张库汽车运输公司,经营张家口和库伦(今乌兰巴托)之间的运输业务。但是全国汽车货物运输业务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汽车货运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民用载货汽车的保有量从1949年的3.25万辆增加到1982年的156.75万辆,货运量由563万吨增至78777万吨,货物周转量由2.46亿吨公里增至303亿吨公里。

分类

汽车货物运输主要有四种分类方法。按运距分为长途汽车货物运输和短途汽车货物运输;按一次托运货物重量分为汽车整车货物运输和汽车零担货物运输;按使用车辆分为普通车辆货物运输和专用车辆货物运输;按业务性质分为营业性汽车货物运输(公用汽车货运)和非营业性汽车货物运输(自用汽车货运)。前三种分类方法同运价和运输组织方法有关,后一种分类方法则是出于运输市场管理的需要。

生产过程和运输组织

汽车运输生产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组货、承运、理货、调派车辆和计费等作业。主要任务是进行货源调查和预测,与发货人签订运输合同或协议,落实托运计划,做好运输生产前的商务工作,调派汽车驾驶员和车辆。

(2)生产阶段:包括装货、车辆运行、卸货等作业。主要任务是编制和执行汽车运行作业计划,组织货物装车、车辆运行和到达目的地后的卸货作业。

(3)结束阶段:包括交货和结算运费等作业。主要任务是与收货人办理货物交接手续,结清运杂费等。顺利实现这三个阶段的各种作业,要依靠科学的运输组织工作,把运输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协调起来,通过制定各种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特别是汽车运行作业计划和汽车运行调度,尽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劳动力以及装卸机械、车辆和站场设施,提高汽车运用效率和货物运输质量,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汽车货物运输除按一般程序组织运输外,还有汽车合同运输、集中运输、零担货运班车等组织形式。运输组织的方法因货物种类而异。公路大件运输要选用超重型汽车列车和配备专职人员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现场指挥;危险品和易腐鲜活货物运输要采取保证安全和质量措施;集装箱运输要安排集装箱的接收、中转、回空、交付等作业(见汽车集装箱运输)。这些运输作业的组织工作都比普通货物运输复杂。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信设备等在受理货物托运、调度车辆运行、结算运费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运输计划

某一期限内应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计划。汽车运输企业的运输计划有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长期计划如远景规划和五年计划是企业的战略性计划和远期发展目标,在中国和其他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它是地区和全国的交通运输计划以至国民经济计划的组成部分。年度计划是企业当年组织运输生产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编制劳动、物资、财务、成本等计划的基础。季度计划和月计划是安排组织运输生产活动的依据,其中有运输量指标,车辆及其运用效率等指标。编制长期和年度运输计划主要依据经济调查和预测资料,包括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量、居民消费、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汽车技术、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编制年度和季度计划还要依据通过签订运输合同掌握的大宗货源,以及对运输市场和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较精确的调查和预测。月计划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当月的运行作业计划。

计划运输量确定方法

编制运输计划的关键是确定货物的计划运量,主要有四种方法。

(1)平衡法:按大宗货物种类进行产量、销量和运输量的平衡,计算确定货物计划运量。

(2)系数法:首先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测算各种大宗货物的运输系数(生产一吨货物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货物运量,以运量与生产量相比而求得),然后以各种货物的计划生产量乘以各自的运输系数,确定货物计划运量。

(3)比例法:对品类繁多、托运者分散的货物,根据历年统计资料,综合计算其逐年增减趋势和比例,按此比例推算计划运量。

(4)定额法:对各种大宗货物分别根据各生产单位的材料消耗定额及其计划产量推算它们的计划运量。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在确定计划运量时都应同时测算其平均运距,据以确定货物的计划周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