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长统(179~220)

浏览

中国东汉末哲学家。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20岁时外出游学,官至尚书郎,后参曹操军事。著作有《昌言》。

仲长统反对传统的天命说,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他认为二主(汉高祖、光武帝)数子(肖何、霍光等)之所以威震四海,是“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在农业生产上,“天为之时,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他指出“和神气,惩思虑、避风湿,节饮食,适嗜欲,此寿考之方也。不幸而有疾,则针石汤药之所去也”。如果舍此“人事”,一味追求“淫厉乱神之礼”、“侜张(欺诳)变怪之言”、“丹书厌胜之物”,这是“通人所深疾”的。他说:“知天道而无人略者,是巫医卜祝之伍,下愚不齿之民也;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

仲长统把朝代的兴亡分为兴起、保守、没落三个阶段,认为是“天道常然之大数”。王朝的兴起是通过战争胜利取得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则是政治腐败,“怨毒无聊”,“祸乱并起”,并非天意使然。他有力地反对了天命神学的历史观。愤于社会黑暗腐败,仲长统年轻时曾有出世隐居思想,认为“名不长存,人生易灭”,不如“叛散五经,灭弃风、雅”。他“思老氏之玄虚”,“求至人之仿彿”,成为儒道合流的先驱;他的“狂生”风度,对于魏晋具有某种开风气的意义。